分享

二战美军秘密运送毒气竟然泄露!数千平民惨死,这个锅谁来背

 铁血老枪 2019-01-15

化学武器在一战期间首次投入使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由于忌惮其恐怖的杀伤力,二战期间,各国很少在交战时使用化武。但鲜为人知的是,美军曾在入侵意大利期间,秘密准备了2000颗芥子气炸弹。

1943年8月,考虑到意大利曾在入侵埃塞俄比亚期间使用过化学武器,为预防万一,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美军向地中海战区运送芥子气炸弹的秘密计划。当年11月,“约翰·哈维”号自由轮搭载了2000颗M47A1芥子气炸弹(每颗搭载有31.8公斤液态芥子气),从北非阿尔及利亚启航,开往意大利。

11月26日,“哈维”(John Harvey)号自由轮顺利抵达已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巴里港,等待装卸这批“危险货物”。由于运送化武计划在当时属于绝密,知情的自由轮舰长十分焦急地想通知英军港口管理处尽快卸下炸弹,但又不能打破守密规定,于是直到大难临头当天,这些炸弹仍一直储存在船舱中。

1943年12月2日夜,德国空军出动105架Ju-88轰炸机对巴里港实施空袭,虽然空袭只持续了20分钟,但给当地盟军舰队造成重大损失,共有17艘战舰被击沉,另有8艘受损,其中造成最恐怖后果的就是“哈维”号自由轮。

该舰被炸弹击沉后,引发巨大爆炸的同时,2000颗芥子气炸弹内装的液态芥子气也发生严重泄漏。

冲天的芥子气烟云很快笼罩了整个巴里港,盟军舰队共有628人被芥子气毒伤,后有83人在空袭后的两周内相继死亡。

更悲剧的是当地的意大利平民,据粗略估计,至少有1000多名平民被毒伤,详细伤亡统计至今仍未公布,据称总伤亡人数甚至超过了偷袭珍珠港事件。

为什么这种毒气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毒气之王”。芥子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是一种散发有害气体的液体毒剂,属化学武器中的糜烂性毒剂,中毒后无特效药。

芥子气与沙林毒剂一样是化学武器中的超级杀手,与臭名昭著的沙林毒剂相比芥子气具有贮量较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特点,因此被称为“毒气之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共生产芥子气13500吨,其中12000吨用于实战。最为著名的伤害案例是,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阿道夫·希特勒,被英军的芥子气炮弹毒伤,眼睛曾一度失明。

芥子气,即二氯乙基硫,在纯液态时是一种略带甜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但工业品呈黄色或深褐色,并有芥末味,含杂质越多则颜色越深。挥发性中等,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皮肤是芥子气中毒的最主要靶器官之一,染毒皮肤后能够引起红斑、水肿、起疱、糜烂、坏死并容易造成二次感染,伤口愈合缓慢。较大剂量芥子气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后可致全身吸收中毒,因此芥子气中毒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芥子气中毒尚无特效抗毒药物,临床上仅能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一旦发生芥子气染毒,要迅速撤离染毒区并及时进行洗消。将伤员移至通风良好无毒处,脱去衣物,并用温水冲洗全身,采用一般对症综合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