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点《大成传习录》(二十三)

 昵称16374679 2019-01-15

原文:站桩的时候,手要张开,否则筋脉不强健通达,手一张开就跟蚂蚱的腿里边的筋一样,不张开就懈了。

评点:【手要张开,王选杰先生说要大把抓,我个人体会,手掌张开,筋要挑起来劲力才能到手指,不过刚开始挑筋特别疼,但练一段时间筋抻开就不疼了,手指劲增长。我也是力薄之人,过去开罐头瓶得先用小勺撬,泄去气后才能拧开,现在除特别紧的罐头,一般手一拧就开,是筋力上手指的作用。】

 

原文:如果有很多肉,气马上跑到内里出不来了,这是练肌入骨,一定是很瘦,不是饿的或者病的瘦,也不是长得瘦,是修炼的瘦,瘦得很干净。

评点:【自然门传人万籁声先生就很瘦,他在《武术汇宗》一书中说,要练得三瘦三白,劲始能入骨。大成拳门里瘦人比较少,但胖子也不多,一般都很壮。我发现练的时间长了,人的体形会变圆,形意拳名家魏北京就那体形。很浑圆的感觉,特别是腰腹部位,但又不是胖,我以为是气血充盈的表现。一说这个,女性就不爱练了,浑圆了,不苗条了,她们就不干了,小腰没了,呵呵。不过我说的腰腹的围度,是在健康标准值之内。其实到一定年龄,审美的视角也不一样了,老年人更喜欢看人结实,至于胖瘦都在其次了。】

 

原文:站得住靠什么?不是靠毅力来站,是靠生机来站,有了生机越站越想站,所以得找那个生机,变换一下节奏,调整一下心量。

评点:【要靠毅力得累死,不过有生机了,有时生机感会强一些,有时会弱一些,这时需要调整。站对了,有内敛含蓄的神态,平常看人也这神态,没有了剑拔弩张,久之,这内敛含蓄就养了人了,勤于实践、勤于思考者才能得之。正如于鸿坤先生在本书《绪论》中说的:“立禅(站桩)是以身正心,以心印物,以物用心的修炼法门。身体有智慧,心里有力量,有感知力、觉察力,有洞察事物的能力…… 我理解生活当中也要具备这种能力,何止于对敌之际。】

 

 附:大成拳创始者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他的拳理哲学性最强,充满着辩证法,最容易启人思想。王芗斋先生早年拳名叫意拳,后人有人称大成拳,王老也没反对,但后来名称不统一,造成后学者的困惑。称意拳的代表人物首推姚宗勋先生,而大成拳的中兴之主是王选杰先生,这两人有矛盾不和,也造成了弟子间的不团结,尤其是后来姚先生去世后,王选杰先生为了弘扬大成拳,把自己说成是王老的关门弟子,更引起意拳门人的不满。姚先生说,学无止境,何来大成?这话我非常赞成。姚式意拳崇尚科学精神,善于吸收现代体育的先进理念;而王选杰先生为传统拳学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培养了不少大成拳有用人才,为大成拳这一门派的发扬光大功不可没。其实意拳也好,大成拳也好,其拳理是相同的,也共同是一个祖师爷,于鸿坤先生就是王选杰先生的弟子。

 

于鸿坤先生的《大成传习录》始读于20145月,是我看到的迄今为止讲大成拳拳理最好的一本书,虽然此书结构不很严谨,文笔也不够凝练,但内容却极为丰富,篇幅很长,我只能捡我能理解能体会到的来评点,重点放在评“理”上,仅是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