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规则的制定

 昵称5217447 2019-01-15

课堂规则的制定

●课堂规则的重要性

●课堂规则的制定的原则

有效课堂规则的基本特点

建立有效课堂规则的基本策略

●各年段课堂规则

低段课堂规则

中段课堂规则

高段课堂规则

编者按:有效课堂规则是营造良好课堂管理气氛的重要开端。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提出,维持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任何系统的教学技术的基础”。对此我们对如何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课堂规则。

一、课堂规则的重要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课堂规则不容忽视的现实存在课堂是由教师、学生、环境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共同组成的一种动态情境,是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中介进行教学的特有时空,包括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等要素。高效率的教师在学年的开始会花一定的时间来制定课堂规则,以便于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和减少课堂行为问题,从而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虽然课堂规则非常重要,但是建立课堂规则却常常使很多小学老师感到矛盾和紧张,甚至陷入误区。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有效的课堂规则发挥着积极引导的重要作用。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旨在积极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课堂规则是教师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制定课堂规则是合格教师最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如何维持课堂秩序,如何掌握课堂秩序的“度”,一直以来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与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对峙和冲突中,部分教师放弃了“秩序”,这使得缺失规则的课堂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低下。“没有限度、规则、秩序造成了教育上的无政府主义(混乱),学生不会从中学到如何尊重规则、权威,或如何掌握对待自由的责任心。”

所谓课堂规则,又叫课堂规范,是学生进入课堂和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遵守的一种规范。课堂规则是课堂管理中最普遍、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教师一走进课堂,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课堂中的规则,并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课堂规则的影响。“尽管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所采用的规则和程序因人而异,但没有哪个管理有效的课堂能离得开规则和程序。”活动必须有规则,有了规则,活动才会有序和有效,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规则可以极大地释放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育性,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规则可以重树老师管理课堂的威信,产生积极的教学效益。课堂秩序是在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无良好的课堂秩序,可见,课堂规则不是可有可无的。

二、课堂规则的制定原则

(一)、有效课堂规则的基本特点

课堂规则是学生进入课堂和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遵守的一种规范,是构成课堂管理行为最常见、最熟悉的一个要素,同时也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保障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保障全体学生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可以说,课堂规则是一所学校校风、学风与教风集中影响的结果,是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为基础,在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中形成的。有效的课堂常规,是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一种要求,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适当、积极地处理有效课堂教学的诸因素为前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一套有系统的规则。

1.明确

明确,是有效课堂规则最重要的特点。有效的课堂规则首先应该是清晰明了的。要用积极、肯定的方式说明这些规则,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告诉学生“不应该做什么”。实践中,许多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难以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些规则过于含糊,在现实那里失去了意义。采用这种积极的表达形式,一方面是为了“明确”,而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出现学生没有想到的行为。如,“教室里不能乱跑”这个规则,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因为除了“跑”以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从教室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如蹦、跳等。如果老师希望学生慢慢走,那么这项规则就应该是“慢慢走”。如,某个小学的班级规定:“上课时,精神饱满,坐姿自然,目视教师,思维跟随教师活动……”某初中班的课堂要求中这样写道:“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努力……”这些规则中关于“精神饱满”、“坐姿自然”、“思维跟随教师活动”、“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努力”的含义都是非常含糊的,不应该写进课堂规则中。

2.合理

合理的课堂规则不能违背学生的天性,也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去执行规则。一般来说,课堂规则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就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反,过于严厉的课堂规则常常违背学生的天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一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常常刻板、严格地要求学生的坐姿,如“坐姿端正,左手臂向下,右手臂搭在左手臂上,双臂平放在课桌边”。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坐直”可以帮助学生学得更好。因此,有关规定学生坐姿的机械、教条性的规范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也很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可实施

课堂规则的可实施,最基本的意思就是要求课堂规则制定者能够使它们发生。一方面,课堂规则的实施要针对班里所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规定每个学生都要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那么在一个比较害羞的学生身上实施这个规则就会有困难。另一方面,课堂规则的实施要针对整个课堂教学。一些课堂规则难以实施是因为它们仅仅在部分教学时间内有效。如,一些教师将“发言时都要先举手”列入课堂规则,但在开始上课时却说:现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不要举手,我会点名让人回答的。这是一种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的提问策略,但是它直接违背了已经张贴出来的课堂规则。因此,教师要避免制定并非适用于所有场合、所有时间的课堂规则。

(二)、建立有效课堂规则的基本策略

建立小学课堂规则时,教师要形成对课堂规则的正向态度,以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

1.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一套需要、能力和看法。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教师对小学生的发展了如指掌,那么制定有效课堂规则就容易得多。课堂上许多所谓的“课堂纪律问题”其实是课堂规则本身没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造成的。因此,只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期望与其成熟水平相匹配,就可以减少许多“课堂纪律问题”。也就是说,小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可以较快地吸收新思想,接受新变化,发展独特性。同时,总体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逐步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阶段。总之,有效的课堂规则的制定,既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发展需求,更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在制定课堂规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活动的需要。儿童需要活动,教师应该允许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不是总想着尽力使儿童保持安静。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权力、关注、接纳需求。阿德勒提出,权力、关注与接纳是人的基本需要,它们可以使个人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并获得归属感。这些需要既适用于成人,也适用于儿童。

2.形成对课堂规则的正向态度

教师产生一种积极正向的态度是建立课堂规则的前提。积极正向的态度是教师肯定自己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从而对教学具有强烈的胜任感。

首先,课堂规则不是用来控制学生的,而是教育学生的。课堂规则本身不是目的,它是组织课堂的一种手段。运用课堂规则进行管理是教学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控制学生。建立课堂规则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自律。课堂规则为学生检查自己的行为提供了指导与参照,使学生在没有规章制度的情况下也能正确行事。

其次,课堂规则是教师课堂管理的依据,建立课堂规则是中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许多学科教师对制定课堂规则的认识存在误区,忽视规则。他们常常认为“建立课堂规则只是班主任教师的事”,“因为课上有很多东西要讲,没有时间制定”。这些认识都是狭隘的和有害的。

3.以相关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

首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关权利与义务。制定课堂规则,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教师被赋予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等权利,也必须履行“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等义务。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最基本的权利可概括为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也都对学生的权益做出了明确规定,要依法定规。

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课堂规则的制定权一部分掌握在教师手中,另一部分则要遵循学校的有关规定。一定意义上,教师既是学校纪律和规程的执行者,也是自己课堂规则的制定者。学校规章制度是制定班规的直接依据,课堂规则是学校规章制度依据班级学生实际的具体化。因此,在开学前要熟悉学校的纪律和规程,以便将这些规定融入到自己的课堂规则中。聪明的教师甚至在制定课堂规则时,在最后会加上“遵守学校的所有规章”这一条。

最后,需要补充一点,如果校规单单是维护学校的“统治”,而侵害了学生的基本权利,这种校规并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总的来说,虽然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的时候都是出于对学生的考虑,但是这种规章制度的基础要合法,如果与学生的权利相抵触、相矛盾,那它就是非法的。

4.让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

当学生参与了规范的制定,并遵守这些规范时,就会产生归属感,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在课堂上,学生会觉得自己是主人,他们体验着集体生活,而这些正是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感丧失的灵丹妙药。那些力求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的教师,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并帮助学生理解制定这些规则的原因。而学生参与程度以及如何参与、参与何种规章制度,应该由教师来决定。

首先,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常规的价值。制定课堂常规的第一步是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常规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一些问题作为讨论的开场白。例如:为什么成人有那么多的规则,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上车等。在讨论中,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和学校就是一个社会,就像那些更大的社会群体一样,当人们都遵守这些有利于形成安全、充满关怀的行为准则时,这个社会的群体功能就会发挥出来。在讨论中,学生会形成“为什么课堂规则如此重要”的认识。

其次,实行承诺。许多成功的教师会让学生实行承诺,这一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课堂管理的共同责任感,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整体发展。正式的课堂规则确定后,要组织一次讨论会对每项规则进行说明,并要学生表明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行为准则。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规则清单带回家让父母签字(通常要附上一份对多次违反规则的学生的处理说明),然后再返还给教师。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那些认为很难遵守规则的学生的问题。当送规则清单和处罚说明给家长的时候,最好要附上一份关于课堂管理和教学思想的简要说明,旨在表明规则与有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三,监督与评估课堂规则的执行。当学生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则,并承诺遵守这些规则后,下一步就是帮助他们识别和监控他们的行为。然而这一环节常被教师忽视。对小学生来说,有一个办法非常有效,即轮流表演规则中所描述的行为。每个人既要表演适当的行为,还要表演不适当的行为。当他们表演的是适当行为时,要求其他的学生举手表示认可,相反不举手表示不赞同。这个活动能够增进学生对课堂规则的理解。

在小学课堂里,对规则做定期的评估尤为重要。最好的办法是在规则制定后的一周内每天放学之前做一次评估,在第二周内进行三次,之后则每周进行一次。另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将规则贴在教室里最显眼的地方。第一周,在每天学习开始之前,对规则做简要的讨论,然后在每天学习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评价自己这一天的行为,看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样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全班同学的行为都很得体,而且较前一天有进步,那么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带一封表扬信回家。规则实施一个月后,仍要不时地提醒学生对规则的注意。最好的方法是每两周对规则做一个评估,看规则是否仍具有意义或是需要做修改。

三、各年段的课堂规则

(一) 低段课堂规则

1.倾听

①专心。不管是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眼睛都要看着说话的人,听清每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②耐心。不随便插嘴,要等待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别人有错误时不能笑话,更不能急着打断。

③用心。在听别人发言时,要有选择的接受,还要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不重复别人的发言。

2.表达

①发言声音洪亮,吐词清楚。

②发言后再追问补充,互相鼓励。

③一边操作一边说。

④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老师(##同学)等句式。回答问题时,用“读了这段话我知道(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是从这段话体会到的……”等句式。参与讨论时,用“我认为……”;“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3.小分享

①独学时,静静的思考。

②对学时,有序讲(小组按优中差排成ABCD四个等级,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可以AC交流,可以是BD交流。根据难易程度,简单的由CD等级的人分享,难的内容可由AB来分享。),专心听,讨论出正确的方法,交流时有序。

③组内交流,发言有序,全参与,表达清楚,注意补充。姿势:站起来,聚头首,声音:小声议,有回应。

4.大分享

①大分享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表达有序,声音洪亮,互相补充,但不能抢着说。可用一些提醒的语言,如“请大家听我说——”“请大家看到这里——-”。

②大分享时要围绕重难点,人人参与。

③分享时不重复。

5.其他

小组合作时,要先分好工,再明确要求。合作时除了自己要认真做,还要看同伴在做没有,做对了没有。

(二)中段课堂规则

1.课前准备

上课前必须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所有学习用品,书本统一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文具盒横放在书本右上方,学具放在铅笔盒下方。值日生擦净黑板和整理好讲台。

2.候课

预备铃响时,要立即进入教室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背古诗或唱歌的形式等待老师的到来。

3.问好

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全体同学立正向老师行注目礼,,同学齐:“老师,您好”,齐呼班号,老师说:“同学们好,请坐!”,学生安静地坐下。

4.迟到

迟到时先喊报告,征得老师同意后方可进教室,待下课后再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

5.坐姿

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平放桌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需举手时,左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不离开桌面

6. 倾听

首先,别人讲话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地听。其次,应学会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第二,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年段学生要学会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适当进行一些补充。

可以编成口诀:

抬头挺胸身向前,眼看嘴合脑思考!

如有质疑在心中,静静听完再补充!

7. 发言

总体要求:大胆、大声、大方。具体要求:1、要求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中高年级能说完整、连贯、规范的话。2、表达形式:语言亲切,态度诚恳,便于交流。质疑时,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老师(或××同学)等句式。回答问题时,用“我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可编成口诀:

面向大家微微笑,思考之后表述畅,

不摇不晃声响亮,不争不抢懂谦让!

8.讨论

对学规范:帮者耐心细致,被帮者主动、虚心、诚恳,听后复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帮者不准不负责任,被帮者不准不认真,不准似是而非、不懂装懂。小组长要评价组内对学,给对子计分。

群学规范:会讲、会倾听、会质疑,在群学中完成对疑难问题的学习、对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小组长要负责组织群学,要会分析问题的知识点、易错点、注意事项、解决思路、问题变型和拓展等,为本组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准有不参与的同学,不准有不认真和破坏捣乱行为。

可编成口诀:

起身聚拢小声议,轮流发言都参与,

质疑意见要统一,谁对谁错请明理!

9.展示:

小组上台齐亮相,

分工明确共分享,

思之有得和不得,

补充质疑紧跟上!

10.小组内评价得分制度

项目

指标

作业完

成情况

完成情况

能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给小组加1分

作业质量

书写整齐,错误少,加1分。

课堂评价

合作方面

小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合作中每个同学都要发言,尤其要帮助组内稍差点的学生组织语言,发表观点,加2分

展示方面

语言规范礼貌,表述问题清楚流利,解决问题到位,加1分

纪律方面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组内交流时能有序进行。加3分

卫生评价

在每天的卫生检查中,表现良好的小组加1分

(三)高段课堂规则

1.倾听

①坐姿端正,目光聚焦发言者。

②边听边思考,听懂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听清楚别人的发言有没有与自己不同的地方。

③与别人意见不同时,需要发言时,要等发言人发言结束后,再举手,当发言人同意后,才可以发言。

2.表达

①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言简洁、明了。

②用规范的语言:“我分享…”,“我是这样想的…”,“我有不同的意见…”,“我有质疑…”等等。

③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

④回答问题不能偏离主题。

3.小分享

①交流之前形成自己的见解。

②组内分工明确。

③差等生先发言,优等生应多鼓励差等生,应对差等生的发言作出建议,补充和评价,说出自己的想法。

④声音要小,不能影响邻组的学习。

⑤强调学生的坐姿、站姿。(身体不游离,注意力不游离,交流内容不游离,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4.大分享

①人人参与,发言积极,眼神与同学进行交流。

②每次分享时,必须要用破宾语,规范汇报时的开头语,结束语。

③分享式,面向同学,板书时应侧身,不要挡住板书内容

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是一个过程。规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每个人都应当做规范的主人,而不能成为规范的奴隶。规则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的调整与改进,做到“有规范而不唯规范”。我们的管理应着眼于学生一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应仅限于此时此刻;我们应为学生创造最大限度的心灵自由的空间,从而彰显学生生命的丰富色彩;我们应不断的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积极创造和谐课堂,从而使师生双方互助成长共享成功的生命历程!

(选自重庆开县汉丰七校《分享教育简报》2014年第9期总第4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