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一段含金量十足的珍贵画面公开,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

 自由翱翔-zyax 2019-01-15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引导着金融资源更加优化地配置到实体经济当中。


从老五股和老八股,到超过3500家上市公司;从股权分置,到全面流通;从小小的上海静安营业部到涵盖股票、债券、期货及衍生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由小到大,应改革开放而生,应改革开放而长。为了更好地助力中国经济的成长,更充分地发挥资本的力量,它在改革中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前行。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资本的力量》,于1月14日-1月18日晚20点档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这部专题片共五集,每集三十分钟,内容结构紧紧围绕“力量”这个词展开。本片以改革开放40年为背景,讲述2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诞生、成长、改革、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助力。

 

 △《资本的力量》专题片第二集《成长之路》预告


第二集《成长之路》,聚焦资本市场诞生和改革发展的历程。

 

本集主要讲述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历程,包括中国第一只股票的诞生,股份制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的过程和背景,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和重大意义,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期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投资者队伍的发展和投资理念的成熟,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形成。


说起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的过程,就像是翻开了一本老相册!



上海浦江饭店,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上海证券交易所刚开张的时候,就选址在此成立交易所。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也在积极筹建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首任副总经理禹国刚回忆,深交所从1988年11月开始筹建,当时根本没有办公室。怎么办呢?就在国贸三楼借了三间仓库,打扫以后就成了深交所的办公室,这是深交所的第一个筹建的地方。


与此同时,八十年代的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主导的时代,市场经济刚刚萌芽。一些企业为了摆脱经营困境,它们自发地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



1980年1月,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成功发行280万股股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1984年7月,北京天桥发行股票,成为第一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

 

此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相继涌现出各种股份制企业。这是中国企业自下而上对资本的呼唤,资本刚一出现就展示了它强大的实力。



大量股票的出现,推动了转让、交易和买卖股票的需求。

 

△《资本的力量》专题片精彩片段


那时,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已有上千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规范的股票流通市场。创办一个股票集中交易的市场,已经摆到了决策者的面前。


1988年9月8日,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了著名的“万寿宾馆会议”,随后起草了《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俗称白皮书。它为中国资本市场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1990年,浦东大开发元年。中央政府提出,要把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设立一家证券交易所。

 

这一年12月19日,一声浑厚的锣声从浦江饭店传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