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为什么不把漠北纳入大明版图?

 钱贝勒285 2019-01-15

试问:如果明成祖朱棣将漠北纳入大明版图,那明朝岂不是成了远离前线的大后方?那还怎么“天子守国门”?这不是打脸吗?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通过藩王造反上位的皇帝,以及明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朱棣是典型的马上天子。

除了发动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在朱棣篡位成功后,还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扩张,例如1402年设置努尔干都司,1407年征服安南。

而在对北方的蒙古方面,朱棣也一直高度重视,除设置关西七卫,在西北方向对蒙古形成牵制外,朱棣还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讨伐北元灭亡后蒙古高原上的鞑靼和瓦剌。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朱棣兴师动众,耗费巨大,却收效甚微。虽然对鞑靼和瓦剌造成了巨大伤害,但却始终无法消灭这些散兵游勇,更无法将漠北纳入大明的版图。

一般王朝前期,国力强盛,疆域都在不断扩张,汉唐等王朝,莫不如此。作为明朝前期的有为君主,朱棣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漠北地区熟视无睹。

那么问题来了,是朱棣不愿?不屑还是不能?小编认为有多种因素。


1、朱棣的不能

和明朝无法将西域纳入版图一样,对漠北地区明朝同样无能为力。而无能为力的最根本因素就是明朝和之前的汉家王朝一样,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统治漠北地区的手段。

长城以北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寒冷,土壤贫瘠,因此无法像长城之内的中原一样发展农业,支撑小农经济。

如果中原王朝统治这些地区,需要从长城内调运大量的粮食。

而在古代,能够调运粮食的最经济方式是通过漕运或者海运。而蒙古高原比中原地势还要高,而且气候干旱缺少大河,根本就无法形成京杭大运河这样的运输状态。

而依靠人力运输,运量小且不说,而且非常不稳定,想要保持对漠北地区的有效控制实在是太难了。

而此时经济重心早已南移,明朝无论北伐还是占领漠北,所需要的粮食主要还是来自于南方的江浙地区。虽然有京杭大运河的支撑,但是后勤补给线还是太长了。

而且这种从中原调运粮食的方式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非常烧钱的方式,对于帝国的财政而言,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朱元璋时期就意识到了,因此在明朝北伐元朝的过程中,朱元璋就不断在边疆设置卫所,以兵农合一的方式,巩固对占领区的控制。

不得不说,卫所制度相当经济,尤其是对以农业税和盐税等单一税种为支撑的大明帝国而言。但是到朱棣时代,卫所制度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坏,1403年朱棣内迁东胜卫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而在早先的1399年,因为朱棣绑架了宁王朱权,大宁卫成为空城,不得不放弃。

大宁卫和东胜卫的放弃使得长城以北的开平卫成为塞外孤岛。而到了明宣宗时期的1430年,当开平卫也不得不内迁时,明朝在长城以北的卫所全部丢失,由此形成了大明“天子守国门”的局面。


2、朱棣的不屑

作为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朱棣和先前的几乎所有帝王一样,对苦寒的塞外之地从来缺乏兴趣。

由于塞外之地无法为中原王朝提供实际的价值。因此管理这些地方就意味着中原王朝要劳民伤财,入不敷出,给财政增加负担。

所以即使朱棣五次征伐漠北,甚至死在征伐漠北的路上,但他始终没有将漠北纳入大明版图的打算。

明朝时期漠北地区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经济价值,而是威胁中原王朝的军事价值。

从战国时代开始,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来了又走,始终无法被中原王朝彻底消灭。他们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面对中原王朝的强力讨伐时,自知不敌的他们会选择远遁,向北或者向西逃窜。

而中原王朝想要彻底消灭这些游牧民族,就必须要穷追猛打,不断追下去。

而上文说过,没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对游牧民族赶尽杀绝是不可能的。

所以朱棣必须找到另外一种有效的方式,消除漠北对中原王朝的影响,这种方式就是分化瓦解。通过打击鞑靼或者瓦剌,保持两个部落的均势。而在两个部落忙于内斗无暇南侵的时候,正是中原王朝最安全的时候。

而毫无疑问这种方式比赶尽杀绝更有效果,毕竟就算彻底消灭蒙古草原上还是会出现新的游牧民族势力。

不过朱棣没有想到的是,无论鞑靼还是瓦剌都已经跌到了谷底,其后只要有发展,他们就会上升。而明朝国力已经到达巅峰,迟早会有衰落的那一天。而当明朝国力衰落,无力再继续操控漠北高原内部事务,那无论鞑靼还是瓦剌,都将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很不幸,仅仅在朱棣去世后多年的1499年,膨胀的瓦剌就消灭了明朝20万精锐,俘虏了明英宗,让明朝元气大伤。


3、朱棣的不愿

应该说,永乐时期的明朝确实有钱,这一点,身为皇帝的朱棣是感同身受的。

但是朱棣并没有到发愁钱花不出去的地步。朱棣在位期间,编修《永乐大典》,营建北京城,疏通大运河,派遣郑和下西洋,每一件可以说都是烧钱的大项。

在朱棣看来,将钱花在征服和管理漠北方向上,远远不及搞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后人可以翻阅和学习的《永乐大典》,或者后人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北京城。

在朱棣看来,明朝的疆域扩张,尤其是对苦寒的漠北之地的扩张,一直以来都是短暂和不稳定的。所以能够守住两京一十三省,保住帝国的核心统治区就没有问题,其他地区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明朝对漠北的控制不仅缺乏物质支持,还缺乏正确的精神指导。

当然了,你要说朱棣没有开疆拓土的决心,那是绝对不公平的。虽然在北方稍显保守,但是在南方等其他方向,朱棣的扩张势头非常猛烈。其中征服安南算一项,从1405年开始的郑和下西洋更算一项。

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出海航行。郑和的船队不仅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更是为了宣扬大明的国威。

而作为篡位天子,朱棣并不是无神论者,所以他需要支持。这种支持一方面来自朝贡国发自内心的崇拜,另一方面来自于神明的承认。

而这个神明,非常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佛牙舍利,而朱棣听说这个佛牙舍利在狮子国,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所以郑和在狮子国的被迫反击,和冲进皇宫挟持国王、抢占佛牙舍利并不矛盾。

所以,漠北并不是朱棣的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