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随想|刘姥姥

 披衣闲坐养幽情 2019-01-15

红楼随想|刘姥姥

作者

林绪泉

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就像走进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紫菱洲、栊翠庵、怡红院,梨香院,看不尽一处处“阆苑仙葩”……大观园女儿们,个个如花似玉,娇妍明媚,“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林黛玉是芙蓉花,薛宝钗是“国色天香”牡丹花,贾元春是昙花,史湘云是海棠花,李纨是腊梅花,探春是杏花……袭人是桃花,香菱是桂花,麝月忠厚老实,心地善良,是宝玉身边最后一位侍婢,正是春天最晚开的花朵,诗签上所说“开到荼靡花事了。”……

有人问,大观园里百花争艳,姹紫嫣红,要是每个女孩儿都代表一朵花或一种花,走进大观园的乡下刘姥姥算是什么花?

红楼随想|刘姥姥

我认为,刘姥姥应该是普普通通的倭瓜花。她在行酒令时说的 “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之类俚俗巧对。“一个萝卜一头蒜”,“大火烧了毛毛虫”,倭瓜是刘姥姥最熟悉的事物。

倭瓜,俗称南瓜。南瓜花金黄鲜艳,研究发现,其所含大量胡萝卜素,具有防癌之辅助功效,是营养学家推崇的“全能蔬菜”。倭瓜土生土长,历经春风秋雨,酷暑严寒,目睹世间百态,干旱水涝都折磨不了它,面对困难,顽强生长。它一有机会便抽条展蔓,郁郁青青,生机盎然。

倭瓜花,是结果的开始。倭瓜花,没有春兰秋菊的香味馥郁,没有桃花李花妖艳,没有茶花的芬芳质朴,更没有梅花的高洁,但它依然开着,淡然,安然,欣欣然,我自开花自结果,“竹篱茅舍自甘心”。

“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说是为了感恩,把地里新出产的土特产都带来孝敬,但无疑是又一次踏上了贾府的门槛,她这朵倭瓜花竟在大观园里尽情绽放。“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作个老风流!”

倭瓜全身都是宝,它是乡下农村的重要农作物之一。青绿瓜叶是牛羊兔等牲口的主食,茎杆可做鱼饲料。倭瓜也是饥荒灾年饥民们度过饥荒的粮食。今天,人们也未因物质丰富而抛弃它,因为它营养丰富,淀粉含量高,低糖,是天然无公害食品。

刘姥姥,就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倭瓜',她饱经风霜,见多识广,面对困难的生活始终充满生活的睿智和乐观的心态。不悲观,不气馁,不怨天尤人,用自己的生活方式顽强地生活着。

她到贾府求助'打秋风',就是尽兴而归,使家人过上'倭瓜'般甘甜中的日子。

红楼随想|刘姥姥

凤姐笑道:“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遭儿和我张个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

第一次进贾府,王熙凤顺手送她二十两银子,让刘姥姥明明白白享受 “天上掉馅饼”。就这样给家里带回二十两银子,她对周瑞家的说自己“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的上话来?”

第二次进贾府,刘姥姥更是满载而归。贾母、王熙凤等主子,平儿、鸳鸯等丫头都给刘姥姥以丰厚的馈赠,王夫人赠银一百两,嘱咐她回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原文)平儿一一的拿给他瞧着,又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做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老老的。那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很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

'打秋风'是贬义词,刘姥姥的'打秋风',实际是她女婿家穷得过揭不开锅了向富贵人家寻求救助,与普通人的日常'打秋风'有本质上的不同。

普通人的“打秋风”是纯粹以贪别人的便宜为目的,是一次性完成,事后不再有瓜葛。刘姥姥的不是。她有明确的求助目标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计划。她在第一次及贾府,获得王熙凤的资助。事后以感恩为目的第二次进入贾府;第三次是以救巧姐于水火为目的,是雪中送炭,她一乡下老妪见义勇为之举,善莫大焉。

刘姥姥,真诚,善良,知恩图报,看似倭瓜般其貌不扬,实有生活的大智慧。当大观园一朵朵娇艳的鲜花'万艳同悲',“零落成泥碾作尘”时,只有乡下刘姥姥这一朵默默无闻的倭瓜花,依然在泥地里面朝黄土春暖花开,结出了累累果实。

红楼随想|刘姥姥

家道艰难之时,刘姥姥不悲观,不抱怨。她见女婿束手无策,在这节骨眼上,刘姥姥劝诫说:“这长安城中遍地是钱,只可惜没人去拿罢了。在家跳蹋也不中用!”久经事故”的她饱经风霜,人生阅历中感悟到了“适者生存”的真理,告诫女婿不寻找机会一味“拉硬屎”,那“银子钱”是不会“自己跑到咱们家来的”。

刘姥姥久经世故,庄稼人本色,纯真、朴实,大字不识,知理识趣,颇知眉眼高低,随机应变,大智若愚,着实有一番机智。

身居山野的乡村老妪刘姥姥,竟然三进“似海侯门”荣国府,耳闻目睹“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制作精美的茄鲞等奢华生活,惊叹和感慨“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一进荣国府,她小心谨慎,打通关节。她一没丧失人格,二没损失丝毫本钱,得到了贾府的援助,使一家人度过了难关。“寄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刘姥姥卑微的讨好奉承着别人,令人心酸,也让人尊重。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甘愿作丑态装疯卖傻,滑稽凑趣,她说出的笑话在别人听来觉得好玩,有趣,在她却别有一番甜酸苦辣滋味在心头,“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刘姥姥感激涕零“虽住了两三日,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么怜贫惜老,照看我。”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三进荣国府,她侠肝义胆,挺身而出,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在贾府被查封的情况下,她古道热肠,见义勇为,她用计谋营救了巧姐。她对贾府的以前的关心回报了真诚的爱,她成了贾府的恩人和巧儿命运的真正主宰,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一言一行,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红楼随想|刘姥姥

平常人家如刘姥姥高年之人本应在家享天伦之乐,她却以卑微的姿态,去讨好、迎合、取悦别人,奉承权贵。她为儿孙争取幸福之举值得敬重,她的知恩图报只义举善举更值得世人钦敬。

倭瓜,耐旱性强,不管经历着怎样的痛苦与磨难,它们总是给我们以希望,而不给我们以沉沦。刘姥姥这朵倭瓜花,一直在我们心头开放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