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城阳谷县石佛镇 55 个村,姓氏村史简介和村名的由来……

 数字人生6688 2019-01-15
www.toutiao.com 2017-06-14 15:12
聊城阳谷县石佛镇 55 个村,姓氏村史简介和村名的由来……
聊城阳谷县石佛镇 55 个村,姓氏村史简介和村名的由来……
配图
石佛镇
位于阳谷县城北15公里。聊阳沟西侧。辖42个村委会。55 个自然村。有汉、回、苗、壮等民族。镇政府驻石佛村。镇以驻地村得名。
1950年为阳谷县八区。1958年阳谷县撤镇,石佛划归定水镇区,1971年为石佛人民公社,1984 年建石佛乡,,1995 年6 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为石佛镇。
该镇地势平坦。土质为淤、沙、碱三种。地下水源丰富。羊角河流经镇境西界。当地群众大部分会造纸技术,被人们誉为“纸乡”。聊(城) 商( 丘) 公路,(北) 京九(龙)铁路经此。
石佛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15公里,镇政府驻地。北靠油桐六厂,南邻郭庄,西与定水镇炉里宋相接,东与鲁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有公路向西通定水镇。聊(城)阳(谷)公路由村中穿过。村有一古老集市,商贾众多,店铺林立。市场繁荣。古历二、七逢集。
据考,明朝前本村原名幸福集。明末此地发水,水边村庄四周,西门外冲出一块石碑,上刻三座佛像,大水即绕村而过。日后人们认为三座佛像为吉祥之物,给大家带来了福运,遂于村中盖一庙宇,取名石佛庙。村以庙名。更名石佛。
陶楼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北靠郭店屯乡洪刘庄,南邻佟庄,西与聊阳公路相连。东与后赵庄相接,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陶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并盖一楼房,故以姓氏和楼命村名为陶楼。
后赵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北靠郭店屯乡洪刘庄,南邻前赵庄。西与阁楼相接,东与宋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赵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相邻前后建有两村。故以方位和姓氏分前后赵庄。此庄居后,称后赵庄。
周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北靠陶楼。南邻舍庄,西与白庄相连,东与佟庄相接。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杨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命村名杨庄。解放后,周姓人口渐多,故改村名为周庄。
白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北2 公里。北靠陶楼。南邻舍庄,西接聊(城)商(丘)公路。东与周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白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白庄。因与周庄临近,俗称周白。
王营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北靠前赵庄。南邻东孙庄,西与佟庄,东与刘窑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传,明初洪武年间,王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怀念故乡。故以老家村名王营命名,新建村为王营。
前赵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北靠后赵庄,南邻王营,西与佟庄相连,东与宋庄相接,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赵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相邻建有两村。以方位和姓氏分前后赵庄,此庄居南,称前赵庄。
刘窑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北靠宋庄。南邻东孙庄,西与王营相连。东与刘庄相接。群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刘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建有三座土窑。以烧砖谋生,故村名刘窑。
宋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北靠郭店屯乡洪刘庄,南邻刘窑,西与前赵庄接壤。东与陈集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清初宋姓由石门宋迁此建村。以姓氏山村名宋庄。
陈集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曲地东北4.5 公里。北靠郭店屯乡南葛庄,南邻平房,西与刘庄接壤,东与安乐镇张党村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本村1967 年春出土的明嘉靖六年(1527 年)立陈氏墓碑记载。此村原称“七官”,明正统年间(1436 -1449 年),陈良由河北省河间府东关迁此定居。村中买卖粮食,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遂更村名为陈集。
此村系陈耀汉的故里。陈耀汉字子杰,民国初年任军阀褚玉璞部下某部参谋长。1925 年投靠北伐军任国民革命军某部独立旅长,后为国民党军58师师长。该部被红军击溃后返藉,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员、中将参议。1932 年出资33000 元在安乐镇创办山东省第四职业学校。
刘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北4公里。北靠陈集。南邻平房,西与宋庄接壤,东与安乐镇薛寨相连,聚落呈长方形,村西有乡村公路通过。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刘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刘庄。
平房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4公里。北靠刘庄,南邻朱庄。西与孙庄接壤,东与安乐镇薛寨毗邻。聚落呈长方形。村西有乡村公路通过。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民于此定居。因姓氏较多,无法以姓氏命村名,故以居住都是平房命村名为平房,当地居民亦习称平坊。
鲁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北靠白庄,南邻高庄,西与石佛相接。东与东孙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有一乡村公路,向西直通镇政府驻地。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鲁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称鲁庄。该村大部分群众会造纸技术。工艺独特。所产呈文纸、瓦楞纸远销东北、天津等地,被人们誉为“纸乡”,传说造纸祖师萘伦与高徒张世明在此共同研究造纸技术。每年农历三月十七和十月初十蔡伦生卒之日该村都举行传统的纪念活动。
东孙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2公里。北靠王营。南邻东范庄。西与会庄接壤,东与平房毗邻,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孙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孙庄,后因和别村重名。此村居石佛镇政府驻地以东。故以方位改村名为东孙庄。
东范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驻地东南2. 5 公里。北靠东孙庄,南邻廉庄,西与前柳园接壤,东与吴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村北有安乐镇至石佛镇公路,交通方便。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范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范庄。后高姓亦迁居此村。为区别重名,此村居石佛镇驻地和另一道庄以东,故称东范庄。
方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5.5 公里。北靠定水镇曹楼,西与定水镇石海接壤,东与西孙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方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方庄。
西孙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5公里。北靠定水镇曹楼。南邻雷庄。西与方庄接壤,东与青杨李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孙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孙庄,为区别重名,此村居石佛镇另一孙庄以西。故称西孙庄。
青杨李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驻地西3公里。北靠定水镇孟庄,南邻杜庄。西与孙庄接壤。东与定水镇炉里宋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李氐祖谱>载,明初洪武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当地青杨树多而茂盛。故命名方青杨李,1940 年2 月,我抗日县大队200余人。在县长齐南峰的带领下,曾在此进攻敌八区区部,缴获长短枪150 余支,战马20 多匹,敌人伤亡百余人,我军无一伤亡。
高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2公里。北靠鲁庄。南邻东范庄,西与后刘园接壤。东与孙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高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高庄。
前刘园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1 公里。北靠后刘园,南邻葛海,西隔聊阳公路与郭庄相望。东与高
庄接壤,聚落呈长方形。
报考,明初洪武年间。柳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居民多以种莱为生。因习称柳园。后久形成一菜市。把村分为前后两部分,故有前、后柳园之称。此村居前,称前柳园。后讹为前刘园。
后刘园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1 公里。北靠鲁庄,南邻前刘园,西与石佛接壤,东与高庄毗邻,聚落呈长方形。
此村居柳园后部,称后柳园,讹为后刘园。
西雷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4.5 公里。北靠西孙庄。南邻贾庄。西与董庄接壤。东与杜庄毗邻。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雷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雷庄。因与本镇另一雷庄重名,此村居石佛镇以西,现更名为西雷庄。
董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5. 5 公里。北靠方庄,南邻贾庄,西与定水镇郑庄接壤,东与雷庄毗邻,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董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董庄。
王皋如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3 公里。北靠杜庄,南邻冯营,西与雷庄接壤。东与前洪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明初洪武年间。王姓兄弟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村名沙店庄。清光绪年间。本村有个大学生王皋如。在济南为官。清正廉明。威望很高,人们为表纪念,以其名命村名为王皋如。
杜庄
位于阳谷县城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北靠青杨李。南邻王皋如。西与竹庄接壤。东与后洪毗邻。聚落呈长方形。39 户,161 人,皆汉族。拼地290 亩。有效观景面积20 亩。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杜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杜庄。
后洪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北靠定水镇炉里宋。南邻前洪,西与王皋如接壤,东与前刘园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洪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洪庄。后人口增多。聚落扩大,中间大路把村南北隔开。遂有前后洪之分。此村居后。故称后洪庄。
贾庄
位于阳谷县城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北靠雷庄。南邻大布乡柴海。西与董庄接壤。东与后睡虎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贾姓兄弟四人由山西洪洞迁民。贾钢、贾铁建村于梁山,贾银建村于河北。贾金迁此定居。以姓氏命村名为贾庄。
前洪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北靠后洪庄。南邻王楼,西与后睡虎接壤。东与郭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洪庄。后人口增多,聚落扩大,一条东西大道把村隔开,遂有前、后洪之分,此村居前,为前洪庄。
郭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南1 公里。北靠石佛,南邻范庄。西与前洪接壤,东隔聊(城)阳(谷)公路与前刘园相望,聚落呈正方形。
明初洪武年间,郭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郭庄。
朱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3.5 公里。北靠平房。南邻柿子园。西与魏庄接壤,东与安乐镇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明初洪武年间,朱、程两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朱程庄。后孟姓亦迁居此村,清末改称朱庄。
魏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3 公里。北靠吴庄。南邻西柿子园。西与东范庄接壤。东与朱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明初洪武年间,魏姓从山西洪洞迁居本县城南魏海村,后又迁此定居,以姓氏命村名为魏庄。
吴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北靠刘窑,南邻廉庄,西与东范庄接壤,东与朱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后睡虎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北靠王皋如。南邻前睡虎。西与贾庄接壤。东与前洪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本村真武庙碑文记载。宋朝年间,从东北跑来一只猛虎。在真武庙避宿,村民为彰吉利。更村名为卧虎集。因此处有一集市。故名。后集市迁至沙土集,此村称睡虎村,后村庄扩大。分前后睡虎。此村居北,称后睡虎。
前睡虎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北靠后睡虎。南邻沙土集,西与冯营接壤,东与范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此村因在睡虎村南,称前睡虎。
范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南2 公里。北靠郭庄,南邻王楼。西与前睡虎接壤,东隔聊(城)阳(谷)公路与温庄相望。聚落呈长方形。
明初洪武年间,范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范庄。
温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南2.5 公里。北靠石佛。南邻魏海。西隔聊(城) 阳(谷)公路与范庄相望。东与葛海相连,聚落呈正方形。乡村公路由村内逋聊(城)阳(谷)公路。
据考,明朝前此村原名双温庙。清廉熙五年(1666年)元月。李姓由李楼迁迁此定居后,更村名温庄。
廉庄
位子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北靠东范庄,南邻赵庄。西与葛海接壤,东与西柿子园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廉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故命村名为廉海。1945年。更村名为廉庄。
赵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5公里。北靠廉庄。南邻安乐镇宋井,西与葛海接壤,东与雷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朝时赵姓由江苏萧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赵庄。
东柿子园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4 公里。北靠朱庄。南邻尹庄,西与西柿子园接壤,东与安乐镇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命村名为李庄。
清末。石佛镇政府村前有一片柿子园,故更名为柿子园。后人口增多,分成东、西柿子园。此村居东,称东柿子园。
西柿子园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北靠朱庄,南邻雷庄,西与魏庄接壤,东与东柿子园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此村居西,故称西柿子园。
东雷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北靠西柿子园。南邻安乐镇李楼,西与廉庄接壤。东与尹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雷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雷庄。垠据上级“本乡镇自然村应不重名”的精神,此村居石佛镇驻地以东,更名为东雷庄。
尹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4.5 公里。北靠柿子园。南邻安乐镇邢庄,西与雷庄接壤,东与安乐镇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尹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尹庄。
冯营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慎政府驻地西南4.5 公里。北靠王皋如。南邻沙土集,西与大布乡訾海接壤,东与前睡虎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元末明初。战争频繁,有一冯姓将军领兵到此,安营下寨,此处遂称冯营。后代迁民定居此处。沿用此说,称冯营村。
葛海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北靠前刘园,南邻郗海,酉与魏海接壤。东与赵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葛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此处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故命村名为葛海。
郗海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北靠葛海。南邻徐楼。西与魏海接壤。东与赵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郗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一片汪洋似海,故命村名为郗海。
魏海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北靠葛海。南邻徐楼,西与聊(城)阳(谷)公路接壤,东与葛海相连。聚落呈正方形。有乡村公路由村内自东向西通聊(城)阳( 谷)公路。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魏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挖海壕以自卫,故以姓氏命村名魏海。
王楼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3.5 公里。北靠范庄。南邻马庄,西与后陈海接壤,东与聊(城) 阳(谷)公路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永乐年间,王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命村名为王庄。后家境殷富,居民纷纷盖楼,楼房多达九十九座。故更名王楼。
陈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佻镇政府驻地南4. 5 公里。北靠王楼,南邻韩庄,西与前陈海接壤。东与马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此村系老户陈庄,明初洪武年间,陈姓由山西洪洞迁此。仍沿称陈庄。
马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北靠王楼,南邻韩庄,西与陈庄接壤,东隔聊(城) 阳(谷)公路与徐楼相望。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马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马庄。
沙土镇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4.5公里。北靠前睡虎。南邻杨庄乡徐良府。西与冯营接壤,东与后陈海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明朝以前,本村西有一大沙岗。故称村名为沙土镇,后睡虎集市迁子此处,买卖兴隆,更村名为沙土集。
后陈海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北靠王楼,南邻前陈海,西与沙土集接壤,东与马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明初洪武年间,陈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故命村名陈海。后人口增多。部分村民在村前建房,形成聚落。遂有前、后陈海之分,此村居后。为后陈海。
前陈海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4.5公里。北靠后陈海。南邻韩庄,西与沙土集接壤,东与陈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此村居前,为前陈海。
韩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南4.5公里。北靠陈庄。南邻杨庄乡熬盐场。西与前陈海接壤。东与聊(城) 阳( 谷) 公路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韩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山村名韩庄。
徐楼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西南3.5 公里。北靠魏海。南邻安乐镇四合村,西隔聊(城)阳(谷)公路与马庄相望,东与安乐镇肖坑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元朝时期,本村称姚家庄,至明朝时徐家出一大官。家中盖一漂亮门楼。遂更村名徐楼。
佟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石佛镇政府驻地东北2.5 公里。北靠陶楼。南邻鲁庄,西与周庄接壤,东与王营相连。聚落是正方形,
据考。明朝佟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佟庄。
整理不易,望老乡们多多传阅和指正。您的关注和阅读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