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王笛《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隨风飘逝 2019-01-15

一百年前的老成都是什么样子?

那时候兵荒马乱,穷人靠什么活下去?

为什么人民对革命不满?

老成都的红灯区是什么样子?他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微观史代表人物王笛继《茶馆》《袍哥》之后又一城市史力作

娓娓道来革命时代中国的都市变迁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王笛 著

2019年3月出版 / 69.00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甲骨文书系·香颂系列


内容简介


“我喜欢过去大慈寺后面的和尚街的味道,但是现在那里变成太古里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和城市革命带来了便利,也带走了古城成都的风貌,地方文化的消失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好在,我们可以通过撰写历史来找回这座城市的记忆。


《消失的古城》提供了丰富的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讲述了成都这座城市从传统生活到进入现代的故事。它为我们精心描绘了听戏、泡茶馆、逛庙会、节日庆典、街头政治、改良与革命等活动,以及乞丐、妓女、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算命先生、剃头匠等各种身份的人,在这座城市中为生活而挣扎。


本书从微观史的角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让我们看到成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变迁,并留下深刻的思考。




编辑推荐


传统的成都是自治的社会,由市民自己组织日常生活。但是从晚清以来的城市改革,改变了城市管理,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共空间的重组,人们自由使用公共空间的传统受到限制。由此如题,本书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讲述了一个城市从传统生活到进入现代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化对成都的影响: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日常生活空间演化成政治空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


本书作者王笛是以新文化史、微观史研究中国城市的代表人,出生于四川成都,就成都18~19世纪的社会文化发展已经出版过多部著作,如《茶馆》中对茶馆这一充满成都特色的公共空间的解读,《街头文化》中对下层民众和地方政治关系的讨论。这部《消失的古城》是王笛对清末民初的成都,社会各方面迎来的革新和巨变的一些角度新颖、内容详实的讨论。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看到穷人的挣扎,三教九流——乞丐、妓女、苦力、小贩、收工匠、挑水夫、算命先生、跑江湖、剃头匠等在城市中的谋生技巧。城市中的各种活动,诸如庙会、节日庆典、街头政治、改良与革命等,在这本书中都有生动的描写。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历史叙事,对我们理解一个中国内陆城市、城市文化和城市历史,提供了一个具有可读性和深刻思考的大众历史读物。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