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咏雪的诗,让祖咏落了第,却被后人吟唱了千年!

 骜k2lv67mvvkvn 2019-01-16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是唐代的祖咏所写,看似平平常常,细细研读,感觉简直是鬼斧神工,天造而成。


说起这首诗的来源,也有一个故事。祖咏一生不得志,是一个苦吟诗人。虽然钻研文章,下的功夫不少,但是运气不太好,没有官运,好容易有一次考上了进士,还没有被任命官职(古代的官职得等着有人退休有位置了,才能去当)。


话说有一年祖咏去赶考,考官出了一个题目《终南望积雪》,让考生们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律诗,祖咏思考了半天,写了四句就交卷了。


考官问他为何不写完,祖咏说,写完了,这首诗四句意境已经用尽,没法写了。
祖咏这次考试,当然没有及弟,虽然没有官运,可是这首让他倒霉的诗,却流传下来,甚至被编在了《全唐诗》里,让后代的人们,每看一次祖咏的这首《终南望积雪》,便会为祖咏喊一次冤。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了终南山的雪景。全篇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很磅礴的气势,却写的四平八稳,妥帖工整,词语非常的大气。
终南阴岭秀,终南山背面的景色,从唐代的都城长安看去,只能看到山的背面。终南山的背面高耸入云,秀美端庄。
积雪浮云端,山上还有很多的雪,远远看去,就像漂在云上。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山的表面,看着明晃晃的,很美,风雪过后,一片晴朗之色。城里面增加了很多的冷空气,因为山上的积雪在缓缓地化,到了晚上,更觉得寒冷。
最后一句读后,浑身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那余雪未融化的感受,透心的寒!
祖咏的这首诗,写的工整稳重,如果李白写雪,他会夸大一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苏轼写雪,他会惊涛拍岸,卷起千层雪;祖咏写的雪,没有用夸张,也没有用想象力,平稳中自有一种厚重的分量。
这首诗也成为写雪的代表作,在尤其是突出了余字的重要性,余雪,才会让人感受寒冷,正所谓下雪不冷化雪冷。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当年的考官没有让他及格,可是后世的人,给他打了满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