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鸿兵:如果每个人都少纳税,生活是否就更好了?

 写字达标 2019-01-16

  

 宋鸿兵老师: 

这个问题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认为减税是件好事,其实不见得。

从经济史的角度看,一个低税的国家往往是落后国家,而高税国家更可能是一个发达国家。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越是发达的国家,它的商业法律体系越是完备,执法能力越强,而这一定是需要花钱的。政府要构建完整的市场体系,要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市场组织者,需要做很多工作,消耗人力物力,而没有钱就做不了,所以必须靠收税。

比如在英国崛起的历史中,英国的税赋一直超过法国,但发展得比法国好。我们读书会12月的推荐书目《旧制度与大革命》也讲到了这个问题,尽管英国的税比法国重,但是英国比法国发达,这是为什么?

因为税收如果用来构建完备的经济体系和市场体系,它就能使经济效率更高。而我们脑子里面很多观念,比如说新的一定比旧的好,模式创新后一定比以前好,这在逻辑上都属于误区。包括减税、低税就一定是好制度?这也是误区。如果能找到相反的例子,把这个结论证伪了,那它就不成立。

“深市场”跟税收的多和少并没有直接关系,只跟税收是不是有效地用在了构建市场体系上有关系。如果税收最终没有投入市场的组织管理,那么这个市场一定不好。税收低到一定程度的话,这个市场必然是一个很糟糕的市场,但是高税收也未必一定能带来一个好市场。

所有发达国家,没有一个是低税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高税率的。北欧、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等,税率都偏高。而不发达的国家,像非洲很多国家的税率很低,整体税负水平还不到10%,这些国家本来经济就差,税还收不上来,国家怎么能发展起来呢?不可能的。不过也有些国家虽然税收很高,但是国家经营发展得不太好,这属于效率问题。

所以税和“深市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税收水平高和低能决定的,而是税收能否有效用于构建市场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