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不逢时的思想家——杨朱

 渐华 2019-01-16

儒家先贤孟子的眼里,他是一个与“禽兽”无异的小人;法学大家韩非子以为他是一个传播亡国言论的坏胚子;甚至我们的中学的课本当中,他也是以一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形象出现的。这个几乎被所有人都当成批判对象的人到底是谁?

提起战国思想家杨朱,很多人都会感到一头雾水。的确,杨朱远不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那样有名,记录他思想和言行的史料也很有限,但是从诸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文献当中对其只言片语的评价里,我们却可以勾勒出一个思想超前、坦荡不羁的形象。

一毛不拔的杨朱

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本人的确并不是什么著名人物,但是有一个关于他的成语,却是人尽皆知的,这个成语就是“一毛不拔”。

在战国时代,杨朱的思想曾盛极一时,那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意思是说,古时的人,要他损伤自己的一根毫毛去让天下人受益,他不会这样做;要他拿天下人的东西来奉养自己一个人,他也不会拿的。如果人人都能对自己的利益做到一毛不拔,则这个天下就算真正大治了!

当时一个叫做禽子的人,特意跑去问杨朱为什么不愿意拔下一根毫毛救济天下?杨朱回答:“世界本来就不是一根汗毛就能救济得了的。”禽子顿了一下,却还是执著地问“假设你的一根汗毛就能救济天下,你救还是不救?”杨朱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禽子以为杨朱被自己问得哑口无言,心里难免有些暗喜。从杨朱那里离开以后,禽子洋洋得意地将这件事说给了杨朱的弟子孟孙阳听。孟孙阳听完大摇其头,他告诉禽子,“你根本没明白杨夫子的心意啊!”

看禽子一脸迷茫的样子,孟孙阳问他:“如果我在你的身上割一个口子,然后送给你万两黄金,你愿意吗?”禽子想也不想便点点头说,“当然愿意了。”孟孙阳又问:“那么如果我砍掉你的一条手臂,然后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吗?”禽子张了张嘴,却无法给出答案。看他如此,孟孙阳继续说,“一根毫毛比肌肉皮肤小得多,肌肉皮肤比四肢小的多,但是一根根毫毛组合起来便可组成肌肉皮肤,一块块皮肤组合起来便能组成四肢躯干,那么你为什么要轻视一根毫毛呢?”

杨朱可谓是最早肯定私权价值的人,但他没想到竟有那么多人理解不了自己的思想,将其独特的治国方针曲解成为自私自利的小人之言。

与潮流格格不入的杨朱

杨朱主张“贵己”、“重生”,与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几乎可以说是背道而弛,在世人眼中也失了“读书人心怀天下、舍己为国”的志向,因此屡屡遭受批判。法家更不用说,如果杨朱的思想被使用,人人不损一毫,不取一物,天下便大治了,还要法家做什么呢?难怪他们还恐吓加威胁地表示,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坚决不进入危险地区,不参军打仗,不愿拿天下的大利来换自己小腿上的一根毫毛,北方的戎狄就会征服你们,把你们便成亡国奴!

在反对杨朱学说的众人当中,孟子是最为坚定的一个。战国时期,杨朱和墨子的思想盛行,儒家思想被挤到了角落,因此孟子忧虑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认为,人和动物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大同小异的,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拥有动物没有的仁、义、礼、智等特性。杨朱不讲仁义,岂不是与禽兽无异?

此外,儒家重“礼教”更重“名”,孔子曾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照孔夫子的说话,名是一切实的基础,没有名则没有实。而杨朱却反其道而行之,说“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我们可以看出,在杨朱眼中,能够顺应自己的本心,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己为本”才是最重要的,而那些身外的虚名则不那么重要。

杨朱还说,人活着可能有所不同,但死了之后,无论你是圣明贤良如尧舜还是无道昏庸如桀纣,死了之后不都是一堆枯骨吗?那么何不趁着自己活着的时候多做点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呢?这种处世心态与儒家相去甚远,无疑是儒家所不能容忍的。

不过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杨朱的思想其实远比儒家的思想更为科学与先进。儒家伦理重视人与人之间贵贱、尊卑、长幼之序,实际上就是制造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而杨朱的理想社会则是“人人不捐一毫,人人不利天下”,人们不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别人,同时也不占取别人的利益,所有的利益都通过交换获得,这已经隐隐有了人人平等的契约思想的萌芽。

“一毛不拔”的社会价值

实际上,杨朱“一毛不拔”的思想比其他学派的思想更为难能可贵,其他学派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在为他人着想,唯独杨朱敢于把“自我”放在第一位。他指出,无私的给予会使得不出力便获得好处的人产生惰性,想要索取更多,进而导致社会失衡乃至动荡。只有每个人都辛苦劳作,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应得的利益,不去给予别人,也不向别人索取,这种平衡才是最稳固的平衡,这样的社会才是最稳定的社会。

我们不能不承认,以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杨朱比其他的思想家们都要先进得多。现在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础便是“身在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理性的人”,所谓有理性的人,也就是希望能用最小投资换回最大回报的、有经济头脑的人,可以说有理性其实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而杨朱早在两千年前就发现并开始宣扬这一观点。

只有人人都“自私”,市场才能良好的运行,生产力才能得到促进和发展。因为“自私”的人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便会想尽方法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间接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变得更富有、更美好。这就是杨朱所谓的不损一毫、不取一物,而天下治矣的理想社会。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中国后来不是走上了儒家思想统治的封建专制王朝,而是一直延续杨朱思想的引导,中国很有可能走上重商主义的道路。为了更有效率的劳作,人们会努力发明新的生产工具,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和交换的积极性都会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这样的话,也许工业革命就不是在英国而是在中国首先爆发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