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即兴作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老黄说史 2019-01-16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即兴作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曹植的《七步诗》并不是在曹丕的胁迫下写的,而是一首自怜诗。

曹操一生共有25个儿子,最喜欢的有3个,一个是称象的曹冲,可是惜年纪轻轻就死,另外两个就是曹丕与曹植。曹丕与曹植是亲哥俩,都是曹操的正室卞夫人(武宣皇后)所生,曹丕是老大,曹植是老三。这二曹兄弟都是当时的青年才俊,在文学上与其父齐名,人称“三曹”。

相比而言,曹植更讨曹操喜欢,曾经有意立为其为世子,但是,曹植虽然有才,但是,也沾染了文人所共有的缺点,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任性而行,把曹操交办的军国大事当儿戏,结果,渐渐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更过份的是,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曹植此举让曹操大为恼火,回朝后不久,曹操就召令曹丕为世子,将曹植彻底抛弃了。

成了世子后的曹丕,在曹操死后终于成为当家一哥,但是,在曹丕心中,弟弟曹植的存在,对自己始终是一个威胁,所以,处处挖坑为难弟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七步诗事件”。关于曹植的《七步诗》,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后被《三国演义》所引录。

《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没想到,才思敏捷的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依命吟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至现今仍有争议。因为,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没有收录此诗,也没有对此事件有片字记叙,疑为后人伪托之作。

兄弟俩的斗争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以诗索命之举,一般人是干不出来的。虽然如此,曹丕以诗为难曹植的事件,并不是孤例。《太平广记·俊辩》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

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

上面的意思是什么呢?它说的是有一次曹丕与曹植一起出游,签途中看见两只牛在打架。其中一只牛慢慢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正好被另一头牛顶下了一口枯井中摔死。

曹丕看到之后,下旨让曹植做一关于死牛的诗,但是在诗里面不可以出现牛字,也不能出现井字,不能说两只牛在打架,不能说死。而且曹植要骑在马上,在马走百步的时候,就要写成一首四十字的诗,如果写不出来,就立刻处死。

这里的记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齐全,让人不得不信,曹丕确实是想借些置弟弟于死地的。正当读者为曹植的性命担忧时,曹植却不慌不忙地完成帝命:

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赋成,步犹未竟。

诗作写成后,一百步还没跑完,这是何等神速啊?史学家、文学家将这首诗和七步诗作比较,普遍认为这首诗的难度要更大,因为诗中不能提牛字,而表达出两牛相斗的事情,但曹植出口成诗,不得不说其才华旷古烁今。

写完斗牛诗后,曹植意犹未尽,于是他又作了一首三十字的诗怜悯自己,这正是人们所熟悉的《七步诗》。

重作三十言自愍诗云:“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燃,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太平广记·俊辩》”

依《太平广记》所载,曹植的《七步诗》是自己的感时伤命之作,并不是在曹丕的胁迫下写的。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