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仙坳与高露山

 li501010 2019-01-16
三仙坳与高露山
                                             卫星地图,红圆点为天福寺位置
三仙坳与高露山
                                                            高露山主峰向东望。陶子林摄
三仙坳位于宁乡东南端,与湘潭县托山交界,历代为货物交易集市,今还有赶集传统。距花明楼镇8公里,离韶山20公里。这里交通发达,县道020、089、090三线,在这里交会。明清属秀士乡,民国属四都,因高露山而名高露乡(乡公所在白洋寺),为宁乡东南靳水四乡之一。1956年成立三仙坳乡,后该地成为本乡的政治、文化、商业、交通中心,1995年5月三仙坳乡与石家湾乡合并为大屯营乡,今为三仙坳村村部所在地。高露山位于三仙坳南侧,脉自南岳衡山,属岳麓山余脉,南北横亘,孤峰屹立,海拔300多米,土质为板页岩发育而成的红黄壤,以杉、松、樟、栎、朴等树为主。主峰建有天福寺,今香火旺盛,山上杉木广植成林,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乡林场所植,今为二茬杉木林。沪昆高铁线位于高露山南边界田过境。高露山西南为界田水发源地,界田水南向流入云湖桥水,再入涟水,高露塘水北合梅湖水,再合李家坝水入靳。韶山灌渠北干渠南向北,从东边流过,是重要的农业灌溉工程,为保障水稻二季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仙坳与高露山
                                    清同治《宁乡县志》载“三仙墺市”
     三仙坳因位于高露山北麓之山坳而名,天福寺因灵山仙气而建,三仙因传说有三位神女治痛救人而圣。从“三位仙娘传记”可知,明朝洪武五年(1373),地跨宁乡、望城的黄茅大岭中住着一老妪名易心良,丈夫和儿子卒于兵祸,留下媳妇钟贤惠、女儿真善三人,相依为命。这三人精通医术,在当地遍尝百草,救死扶伤。一日姑嫂在采药途中遇到一周姓人家,祖孙三人身染瘟疫,危在旦夕。姑嫂二人毫不犹豫,背至家中急配妙方,精心调理,数日后祖孙三人痊愈,自此,周易二家亲如一家,有一天,家宝放学途中遇一道姑,手中拿一鲜桃给家宝,让他送给最尊敬的人,家宝思之,送给了三位治病恩人,递交于钟贤惠,贤惠辟桃为二,大边送母,小边送小姑,核抛之门角,后道姑告之家宝桃乃仙桃,让贤惠呑下桃仁,自此易家三人医术越来越高,药到病除,求医者络绎不绝,皆呼神医。
三仙坳与高露山
            宁乡界田朱氏族谱图载三仙坳与高露山
三仙坳与高露山

     洪武二十五年(1393),由于山洪暴发,婆媳三人只得离乡背井,一路行医,逐至宁乡、石潭口、湘潭、韶山等地,最后来到高露山下文苗氹定居。当地百姓奔走相告,求医者四面八方涌来,三人忙得不亦乐乎。三年后,三人先后故去。当地百姓悲恸欲绝,于是在当地天福寺内立三仙神庙以表医心。自此求神拜佛者甚众,三仙坳遂成为当地乡民集贸的街衢。

     数十年后,当年得到婆媳三人救治的周家有孙辈名唤家宝者进士及第,旨封长沙、岳阳、常德三府总督。周家宝为报婆媳三人救命之恩,命人造塑金身,命名三仙仙娘,每年三祭。嘉靖七年八月十五日,嘉靖皇帝御驾南岳,下令敕扩建天福寺,并赐白银三千。自此,天福寺金碧辉煌,晨钟暮鼓,香烟缭绕,远近香客慕名而至,盛况空前。

     传说的故事肯定有虚构成分,但反映了人民对善良事物的尊重,对幸福安康生活的向往。

      天福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1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根据现有记载,明永乐年间,第一任主持法号茂峰,15岁入寺,永乐十六年三月圆寂,享年89岁,二任茂佛、三任茂山、四任茂洪……十二任为意云,清光绪年,民国时期十三任为云清。1950年天福寺被毁,1992年,在三仙坳乡林业站欧光佑负责主持下,于1993年重建天福寺,台湾成凤山捐建了“凤山亭”,后遭雷击而烧毁,今复建为“玉麟亭”。
   清咸丰初年,当地八鲤冲丁氏年方19岁的才子丁鹏,有《九日登高露山放歌》一文,清史名人廖树蘅、曾国藩对此文极为赏识。歌曰:“高露峰,横空矗,山顶白云封,山脚荒台绿。忽闻六代之骚仙,才子排闼从空来,山神为我洗尘埃。古松掷地波涛净,金菊披篱一径开。勃翠蹒跚不辞苦,马系道旁骚欲举。拔剑高歌戏马台,凌空飞递流霞杯。撞钟击鼓白日动,歌词纷奏如繁雷。公子醉,行未已,王孙去兮几时归?望美人兮不可见,但见此山、此水、此烟、此树、此碑、此诗,纵横络绎生蒿莱。今日良晏兮,明日复异地,还须一杯酒,化作相思泪。君不见,谪仙小儿九日踞高山岭,呜呜咽作秋风吟。眼前有景道不尽,手把茱萸谁复簪?”丁鹏因出众的文采被曾国藩赏识,后招至军幕,可惜不到两年染疫而死。民国时期,刘少奇的启蒙老师杨节钦先生题高露山天福寺的戏台对联为:“高筑露台,演千百载英雄往事;天钟福地,接七二峰衡岳大观”。 
     1945年2月,日本鬼子1000余人侵占高露山,遭到了当地群众的强烈抵抗,后来日本鬼子进行了疯狂报复,将民众关进位于高露山下的文德公祠。日本鬼子用火烧、刀刺,或将人作活靶子射击,7天内残杀民众29人,血流成河,这便是有名的“文德公祠惨案”。

三仙坳与高露山
                                         高露山北边文德公祠旧址,今为荒废的粮站
  1949年6月5日,湘中纠察总队在三仙坳成立,毛士凤任司令员兼政委,为迎接宁乡解放作岀了贡献。
      今三仙坳周边族姓以梅湖成氏为主,其他为东山李氏、李家坝李氏、宁乡界田朱氏,再为刘、王、周、欧阳、卢、陶等姓。成氏历代名人辈岀,成世卿,明天启举人,著有《易经解成》;成章瓒(1785—1857),清嘉庆庚午进士;成定康(1820—1877),湘军将领,光绪元年授甘肃按察吏。成荣华(1833—1869),湘军将领,1869年由副将保总兵。成光裕、成景星、成必胜、成镜春等都是湘军将领,为收复边疆立下汗马功劳。成邦杰(1879—1922),早年受陶森甲关照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为光复湖南作岀了特殊贡献。成光耀,民国中将师长;成克襄,主讲湘鄂赣各书院;成刚,民国第十四军军长;成从修(1908—1996),193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当时被称为民国靳水四乡四大才子之一(其他三人为:刘维理、李朴高、陶石农),1945—1946年在美国进修,我国著名公路工程专家,主持建造了湖南石门黄虎港大跨径石拱桥。李平(1915—1951),本名成志平,曾任中共宁乡高露区区委书记,历任宁乡县法院院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成文山(1929—2008),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系。同年加入党。1960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历任湖南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科技协会副主席。东山李氏也产生了许多岀类拔萃的人物,李兴任湘军将领,李宏麟清总兵,李兴琼黄埔军校毕业生,李兴珻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李心懋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李心达北平法政大学毕业,李心石民国湖南矿业先驱。
   高露山下今有天井茶园,是当地主要农产品之一,过去有飞翼电器厂,后主厂搬迁到宁乡工业园区,张泽武老总不忘乡情,三仙坳至天福寺公路的修建,捐款五万元。随着大屯营航空港的建设及乡村振兴计划实施,这里将会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三仙坳与高露山
                                       民国《宁乡县志》载“高露山”
                        
三仙坳与高露山
                                                    高露山主峰向南望。陶子林摄

三仙坳与高露山
                                                      三仙坳古街道

三仙坳与高露山
                                                     高露大塘向东望高露山。陶子林摄

三仙坳与高露山
                                             高露山主峰天福寺后山雨坛庙

三仙坳与高露山
                                  2017年7月9日天福寺南侧新立地藏菩萨

三仙坳与高露山
                                                         天福寺残存古麻石材

三仙坳与高露山
                                                    天福寺残存的石马。陶子林摄

三仙坳与高露山
                                                    天福寺后山玉麟亭
三仙坳与高露山

三仙坳与高露山

三仙坳与高露山
                                   高露山西边占地八亩“成氏祠堂”筹建地基
三仙坳与高露山
                    成氏族谱载进士“成章瓒”。成仁亮先生提供
三仙坳与高露山
                                                    成从修(中)
三仙坳与高露山
                                 李兴琼(石岩)黄埔军官学校毕业
三仙坳与高露山
                             三仙坳中学(原梅湖学校),为民国时期宁乡成氏祠堂旧址

三仙坳与高露山
                   三仙坳中学(原梅湖学校)月塘旁清咸丰年间古槐树

三仙坳与高露山
               三仙坳中学(原梅湖学校)月塘旁清咸丰年间古槐树。2018年3月27日,陶子林手机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