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物语(第37期)13字《故乡》勒石,欠妥

 江山携手 2019-01-16

 诗人物语(第36期) 

13字《故乡》勒石,欠妥

          许晓宇

 

我个人一直认为诗歌多一些评奖是义举,获不获奖对诗人都有意义,写作也讲机缘,因为赛事触发写了作品,无论如何都有收获。

文无第一,获奖者也应该谦虚,不获奖也要找不足,既要放得下也要输得起嘛,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诚意、平常心对待大赛,大赛的意义就会放大,这样通过全国各地的大赛实践就有为新诗制定一些标准的可能……

我想作为评委、举办方一定都是希望找出好诗,一方面可以给地方一个“交代”,另一方面,评出好作品对评委的声誉也是一种维护,这种责任心绑定的评定还是相对有保证,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差池,所以应该相信举办方与评委先生都出于公正之心,尊重最后的裁定。

但是,正如善良人也会犯错一样,这就是能力问题,有心无力。加之诗歌标准不多,误判,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我本人对评奖非常理解。现在谈谈13字《故乡》,也出于诚意,意不在奖(诗人不应该谈钱的事,这不符合身份),在于与真正喜爱新诗的朋友探讨一下新诗,我的理解是这样:

13字《故乡》获奖费思量,勒石更欠妥。

 

这届大赛要求100字内,不知是上届获奖的那兄旁征博引广受诟病落下了“心理阴影”,还是为便于“勒石”?这种框定对现代诗而言相对苛刻了一点,尽管为散乱无章的新诗有一些形式的“建构”很必要,但在字数上如此精确显得形式主义了一些,但,既然规则在先,游戏是成立的,更令人鼓舞的是还出现了13字名篇。

纸寿千年,石头就会永垂不朽。

但起码吟诗作对都要有“特定”书写对象,锦绣篇章与名胜佳迹才能相辅相成,千古流芳,无论《滕王阁序》还是《岳阳楼记》《登鹳雀楼》等等都概莫能外!而《故乡》是天下的故乡,与咸宁有何干系?仅仅是有石为证?

另外作者是云南人,云南人的故乡岂会在咸宁?这本身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咸宁有意,诗人无心啊,这样流传下去,除了让人津津乐道一字千金,还能谈什么?谈这首诗有艺术性?

这首诗艺术层面上,大家都说的很好了,我觉得没有探讨的必要、价值。首先它不具备诗歌的要素……也可以理解为“脑筋急转弯”或者“俏皮话”……

即便它像一些人说的是一首佳作。但是,它跟咸宁也没关系,跟那公园更没关系,刻到石头上则更滑稽。它最可能属于诗人的故乡——云南某处,它也可以属于“天下”,不能因为咸宁花钱了,《故乡》就成了写咸宁的故乡了:咸宁很小/小的几乎装不下/二字……

当然这次咸宁作者都没有获奖,彰显了严肃性。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假如13字的“诗人”果真是咸宁人或者湖北人,“勒下”《故乡》反倒是情有可原……

俗话说“唯楚有才”,中国诗坛过去的一年几乎堪称“湖北年”……但基本没有正能量可言!

这次《故乡》长远看也不会真正留美名,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打量,这都不成立。

获奖,也许能说过去,但是勒石作为永久性纪念这就不妥了!说的严重些这考验的是一个地方的眼光,如果当代都颇多诟病,有何理由相信它在历史中大放异彩??我们看一下历代题咏哪一篇富有争议?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

我估计咸宁市民对“这块石头”不一定感冒,日子久了可能也会压在心里一块石头不落地……

甚或,这对理论上捉襟见肘的新诗而言还是一种混淆视听?所以我认为每一个热爱诗歌的人都应该正确面对,平心静气积极探讨作品本身!不要老是谈论“一字千金”了,这多俗气! 如果大家都不谈论了,忘了这么个事,估计咸宁会生气。

 

2016-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