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聖范蠡何以富甲天下?陶朱公經商十大法則,商人及創業者的至寶

 白力士 2019-01-16

春秋末期的範蠡是我國古代的智謀大家,也是經商高手,有“商聖”之美譽。在幫助越王勾踐成功復仇,滅掉吳國之後,范蠡來到齊國,改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家人,一邊在海邊辛勤墾荒,並養殖五畜,一邊看准機會經商賺錢。由於范蠡深謀遠慮,經商有方,時隔不久便積累了巨額資產。後來,范蠡又來到山東定陶經商。范蠡認為,定陶位於天下中心,交通便利,是處賈經商的好地方,從而定居於此,自號陶朱公。

一,預測行情,掌握“先”。經商,最重要的是市場的預見性和前瞻性,要做“勢”,而不是做“事”。範蠡經商非常重視市場行情預判,善於把握供求關係的變化,在合適的時間針對性地經營某一產品,又在合適的時間把產品推上市場,做到隨行就市,把握先機。靠“勢”掙錢,是大生意;靠“事”掙錢,是小買賣!

二,市場需求,關注“時”。范蠡商訓中說“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意思是說,知道要打仗,就要從各方面做好準備,知道貨物何時需用,才能懂得貨物的價值。時,是供給;用,是需求。做生意就是要把握好“時”和“用”之間的關係,兩者的關係搞清楚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三,低買貴賣,把握“准”。範蠡說:“貴賤複反,賤買貴賣”。意思是說,貨物價格的變化是有規律的,必須做好價格研究,掌握變化規律,在供大於求、價低時買入,在供不應求、價高時賣出。他的經商觀點是“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而貨物價格的貴賤與貨物的“有餘”和“不足”是有著密切關係的。

四,質高貨真,保證“優”。範蠡在《貨略》中說:“務完物”。即品好、質高、貨真。就是說,商品的品質關係到商譽,而商譽就是市場競爭力,所以,做生意要以誠信為本,絕不能出售虛假次品,要永遠把顧客當成上帝,提供貨真價實的商品。同時他還提出“腐敗而食之貨勿留”,意即特別關注入口的、易壞的商品。

五,薄利多銷,不貪“貴”。範蠡主張“逐十一之利,不敢居貴”。他做生意只求獲得合理利潤,薄利多銷,不求暴利。“薄利”是手段,“多銷”是目的。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經營謀略,符合經商“信義為先”的原則。當商品價格漲到高點時,要果斷出手,絕不可惡意囤積居奇,否則月滿則虧,貴上極賤。

六,逆向思維,與眾“異”。範蠡是一個極具逆向思維的人,他的生意經是人棄我取、人取我予。他有一個著名的“待乏原則”:“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旱則資舟,水則資車,意思是說天旱時預先進船隻,天澇時預先進車輛。運用逆向思維,不做跟風生意,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出奇制勝。

七,資金周轉,抓住“快”。範蠡在《市略》中提出“無息幣”的概念。就是說貨物、資金要不停地循環運轉,應該“則幣欲其行如流水”。幣即錢,錢即水,只有川流不息,才能積小流而成江海。這就是我們現代經營管理中的“現金流”和“庫存周轉次數/率”的概念。一旦貨幣停止周轉,意味著資金流枯竭,企業也就快完蛋了。

八,整合資源,學會“借”。借者,借勢也。發現機會,自己獨臂難支,學會整合資源,才能發展壯大自己。范蠡發現吳越需要大量戰馬,想把北方馬匹販運過去,但沿途強人較多。得知麻布販薑子盾對這條道路很熟悉。於是,範蠡貼出告示:新建馬隊,開業酬賓,免費幫人向吳越送貨。果然,薑子盾主動找到範蠡,求運麻布。就這樣貨物連同馬匹都安全到達吳越,範蠡因此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九,利他思想,以道“勝”。范蠡任認為,于已有利而於人無利者,小商也;于已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于人有利,於已無利者,非商也;損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範蠡經商的原則是“以道經商,以商顯道;道商合一,利物益生”。萬事成敗,皆因道與術。道是河,術是舟;道是方向,術是方法;道是法則,術是謀略。

十,富而好德,以善“保”。範蠡算是中國最早的慈善家。范蠡曾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重新發家。司馬遷曾評論他是“富好行德”。北宋文學家蘇軾也對他高度評價:“春秋以來用舍進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也正是因為他善於賺錢,又樂善好施,既積累了財富,又保全了名節,所以世人奉他為財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