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先评优是基层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事关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事关各项任务的完成。基层单位在组织评先评优活动时,要注意防止三种不良倾向。 一忌“评先评优”走形。有些单位在评先评优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工作实绩,而是考虑年龄、资历、职务等因素,搞“论资排辈”、讲“平均照顾”。这种评先评优的后果是导致消极思想的滋生,非但达不到“奖励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而且会严重挫伤广大同志的积极性,造成“奖励一个打击一片”的负面效应。因此,基层在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时,要打破奖励的“大锅饭”,走出“论资排辈”、“平均照顾”的误区,坚持论功行赏、按绩施奖、公开公平。 二忌“评先评优”走调。评先评优是一项公正公开的评选活动,而不能讲义气、讲关系。若在评先评优中掺杂个人好恶,使诸如老乡观念、哥们义气、本位主义大行其道,结果往往是选出来的“典型”,不是八面玲珑的投机者,就是关系密切的老乡,而踏实干事业的实干家却名落孙山。这样的评先评优会涣散单位的凝聚力,把广大同志的注意力从实干中误导到拉帮结派搞关系,请客送礼笼络人心中去,必然会损害单位的全面建设和广大职工的利益。因此,基层在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时要教育全体职工抛开老乡观念,摒弃庸俗哲学,按规定程序开展评先评优活动。 三忌“评先评优”走味。奖励不是单纯的肯定和认可,而是要为广大职工建立工作的目标,树立学习的榜样。但在评先评优活动中,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先进优秀人员越多越好,典型树得越高越好。为使本单位多出典型,就报喜藏忧、降低标准,甚至让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之流受奖励;为了使本单位能出大典型、名典型,就任意拔高,无中生有,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惜“移花接木”、凭空捏造,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领导有方,工作扎实有效。这种评先评优方式,会造成广大职工对先进受奖漠然视之、不以为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降低评先评优的应有价值。因此,基层在开展评先评优时,要打破把目光盯在人数和规模上的错误做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名副其实,受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