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征明的书法在古代书坛的地位如何?

 问道学者 2019-01-16

谢邀。书法到了明中叶,做为三吴都会的苏州地区,不仅经济繁荣,而且人文荟萃,涌现了一批很有造诣的书画家。文征明就是“吴中四名家”其中之一。

文征明,初名璧,自号衡山。小时由于写不好字,曾在生员考试时影响了成绩,吃了书法不佳的亏。自此刻意临摹,发奋学书,尤对智永《千字文》下功最多,遂书艺大进。中年以后,文征明便是各体皆备的名家了。

在文征明兼善的各种书体中,以小楷和行草书成就为最。其小楷初学欧阳询,后着力智永,于劲健中特有虚和之意,再后来上追钟王,寓潇洒于方整之中,呈飘逸于工整之外,逐渐形成似欹反正的自家风貌。即便到了这般地步,文征明依然没有自满,直到垂暮之年才说“稍知用笔”。如此一斑可见他的学书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难怪连他的儿子这样炫耀父亲:“小楷虽《黄庭》《乐毅》中来,而温醇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传世小楷精品有《前赤璧赋》、《离骚经》、《归去来辞》、《醉翁亭记》等。

再说文征明的行草书,其早年多受苏轼、赵孟頫及康里巙等人影响,中岁以后,于王羲之用功最勤,遂形成用笔精到、行笔干练、提按鲜明,气息冲淡,清逸典雅、古健遒劲的风格。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其“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

晚年的文征明也许认识到:自己的的行草书虽有所成就,但没有脱出王羲之赵孟頫书体的束缚,欲寻求新的发展,便全力转向黄庭坚的师法。遗憾的是,最终形成与其师沈周书风如出一辙的格局。

文征明在世时秉志雅洁,德高望重,为人谦和又长寿,所以做为”吴门书派“的领袖,追随者不计其数,荫被陈淳、王宠、陆师道、文宠文嘉、周天球、钱谷等辈。但由于他们大都因袭重蹈,舍远求近走老路,终走向末流,而被以董其昌为首的”华亭派“所取代。

总之,站在有明一代书法史的格局来看,文征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赢得了明朝书史的一个书风流派。但比起特立独行的徐谓、黄道周、倪元璐、,还是在帖学上有所创新的董其昌的书史地位,文征明都略逊一筹。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