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趣发现与培养的关系

 木香草堂 2019-01-16

动态边框 - 萍水相依 - 萍水相依的博客

                    兴趣发现与培养的关系

兴趣是智力活动的巨大动力,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孩子学习。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如果让孩子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是在游戏。无数事实表明,一个人在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很难调动起积极性,当然也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兴趣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培养的

既然兴趣的魅力如此之大,那么兴趣是天性还是后天培养的呢!教育专家孟迁认为,孩子的兴趣不是被培养的,所谓的“兴趣转移”并不存在,真正的兴趣不会发生转移。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对某种事物开始不感兴趣,通过外界刺激(他人介绍、亲身体验等)开始感兴趣了。而事情的真相是:那些外界刺激并非让我们产生了兴趣,而是激发了我们潜在的兴趣。他认为,兴趣是一种固有的倾向性和敏感性,更喜欢什么、对什么更敏感,这是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就像海绵能吸水、火柴能点燃一样,认为兴趣是培养出来的,等于是忽略了人的这种属性,而把外界的条件和刺激看成了决定因素。

上天在给了每个人以不同身躯的同时,也给了每个人以不同的特性,其中自然也包括不同的喜好。我们对兴趣的理解,不应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具体的项目上,其实,每个人的兴趣,是按照某个大的类别来区分的,比如画画的兴趣,也会涉及到雕刻,甚至影响到文学等,与其说后天的培养,还不如说是后天的发现和挖掘,当然,培养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但不如他生就的、本来的东西来的根深蒂固,来的自然而然。即使是后天培养,也必须是在对个体(既孩子)的充分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的,兴趣和天赋的统一,才孕育着孩子的最好前程!

所以,大家说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我觉得是一件很不科学的事,应是发现了孩子有那方面的兴趣加以培养才科学,所有科学家和学者的兴趣都不是培养出来的,是某种因素下产生的也许就是天生的。

兴趣在孩子的一生发展过程中,其作用相信父母对此是没什么异议的。问题在于,孩子的兴趣有多少成份是天生的,又有多少成份是后天培养的呢?如何挖掘、保护天性,又如何在后天培养天性?

一定程度的兴趣还是可以培养的。不过,“培养”也只是一个外部条件,个体内部主观因素对某种东西“兴趣与否”起决定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东西不感兴趣,你再培养恐怕也是白费心机。就像我对足球不感兴趣,你再生动地给我讲足球比赛多精彩、多富有魅力,我也不会深更半夜起床看足球赛。就像有小孩儿很小的年龄就对戏剧发生了兴趣,父母也没啥培养,甚至父母还是戏盲,仅仅是看了几眼电视戏剧节目而已。对这类小孩儿,你能说其学习戏剧的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吗?

培养谁的兴趣

兴趣的作用如此重要,教育孩子更不能忽视孩子的兴趣,我们的父母也都明白这个道理。然而培养谁的兴趣,既然接受兴趣培养的是孩子,那么应该培养的当然就是孩子的兴趣,而不应该是家长的兴趣。但是,许多家长,却很少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于是把各种兴趣班强压在没有兴趣的孩子头上,至于孩子是怎么想的,孩子有什么感觉,家长们根本不考虑。我们家长的这种致命的缺点,不仅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

作为孩子的家长,要善于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其获得成功;千万不要强行去培养孩子没有的兴趣,尤其是孩子身上没有天赋为基础的那种兴趣,或者是大人硬将自己爱好强加于孩子,这样做一定是失败的。

从兴趣培养的角度来看,孩子能否早日成材,关键是父母能否早日发现并能引导孩子的兴趣稳定地发展。

如何发掘、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有时是与生俱来的,例如有人天生喜欢文学、音乐、运动等,兴趣也可以透过后天培养。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孩子在幼年时,父母是培养其各方面兴趣的关键。为人父母者,要做好引导孩子叩开兴趣之门的优秀导师。

培养孩子的兴趣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兴趣,首先要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观察孩子。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加"游戏深度",便能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

但在孩子小的时候,兴趣的产生常常与外界的各种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诱惑)有关,比如,一个小孩看到其他的孩子学钢琴,他也想学,哭着闹着要钢琴。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真正的兴趣不是弹钢琴,而可能是演奏者漂亮的服饰,可能是别人羡慕的目光和掌声。而这一切,当真的开始练习时就都不存在了,所以他没弹两下就不想学了。结果使家长很难确定孩子究竟有什么兴趣。不过,如果没有尝试,不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家长就更不能发现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了。这时,家长需要多花点时间。其实,寻找孩子兴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

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孩子“玩”出兴趣,作为家长,首先要挤出时间耐心和孩子一起“玩”,并且要变化花样的“多玩”,同时给一些引导;其次,注意在玩的时候孩子一定是这个游戏的主导者,而家长只能是“追随者”;再者,就是对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一些积极的表现要多加鼓励,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还有从孩子的劳动成果中挖掘孩子的兴趣,对这些劳动成果,家长要充分肯定,让孩子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保护这种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全力培养孩子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人的教育。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在广泛的探索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父母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带孩子外出游泳参观,带孩子观看各种竞技表演和比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全面了解生活,为孩子接触各种事物提供机会,以此发掘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最后,家长在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

自己亲身的体会

我的女儿,在高中的阶段表现出对羽毛球的热爱,在紧张的课间都要打上一阵,到了大学更是加入校乒羽协会,经常和各大院校队比赛,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问她什么时候对羽毛球产生的兴趣,是在小学,我很吃惊,那时我们父女经常在体育场挥拍,但当时我并不知这是她的兴趣,而更多的认为是身体的运动。并且女儿认为天分的成分更大一些,球感、身体的协调性、韧性都是与生俱来的,看专业队员打球,不自觉地就能掌握其要领。并且在打球的过程中,能够带来活力、结交更多的朋友、产生愉悦的心情,这些都是激励进一步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大学靠运动成功的瘦身和广交知心朋友则是结果。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天性决定今后的发展,兴趣→动力→爱好→能力,保持和提升这种天性是环境的作用,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快乐奠定了基础。

起初我并没有发觉女儿运动的天性,到了大学已经发展成一种能力了,我才恍然大悟。因为我们夫妻都没有这种天性,也许天性被环境抹灭了。所以作为父母从小及时发现并推动孩子的天性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孩子自己没有兴趣、在某方面缺乏天分,父母非要往那个方面拧,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无异于折磨孩子也折磨自己。

对于一个特定的人,兴趣是一种宝贵而有限的资源,需要合理的发掘、保护,切不可竭泽而渔,滥采滥伐。孩子的兴趣正如孩子的胃一样,生来准备接受世界上好奇的事物。兴趣是天分,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7a6b800100qg7p.html

动态边框 - 萍水相依 - 萍水相依的博客萍水相依边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