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三周年祭

 汉茂油桃 2019-01-16

每当岁末,旧历新春即将到来之时,便是人们纷纷攘攘,天涯游子开始从四面八方匆匆赶回故乡,与亲人团聚的祥和日子。可是随着年关的逐渐接近,我的心情却愈发沉重,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愈加浓烈。因为腊月十六,是父亲离开我们魂归大地的日子。不知不觉中,父亲离开已经三年了。三年来,这个伤痕一般的日子总是令我心痛如绞,怅恨无极。人生无常,生老病死穿流不息,世事皆苦,最苦莫过于亲人的别离。生为人子,疲于生计,未能在他生前好好尽孝,空留下无尽的遗憾。在父亲忌日来临之际,每夜思绪翻腾,不能成寐,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在懵懂无知的儿童时代,我对父亲的记忆是模糊的。因为父是省八公司的一名工人,常年在外工作,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在老家生活,父亲每年回家的日子非常短暂,我与父亲聚少离多,也很少有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只是在那些短暂的相聚中才体会到父子之间温暖的亲情,父亲回家的日子是我们家最大的节日,每次回来,他总是给我和妹妹带着许多礼物和好吃的东西,在那个生活还很困难的年代,父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东西,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和一份荣耀,弥补了常年见不到父亲的遗憾。在漫长的童年岁月中,看着别人的孩子都有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我总是心生羡慕,对父亲的期盼之情就越加强烈,在一年年的期盼中,我渐渐地长大了,明白事理了。更深切地理解了父亲为了我们一家人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明白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对他的劳作的热爱和付出的真情。现在,每当我去天水或者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到那些至今残留着的老式建筑,就会怀想,那一层层的青砖,一片片的水泥之中,哪些里面浸透着父亲的汗水。父亲默默无闻的劳作混迹于无数更广大的劳作之中,了无痕迹而无所不在。


父亲三周年祭


人到中年,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思自己的根源,但由于这一生与父亲相聚甚少,对他的生命历程所知亦有限,我无法复原父亲一生的全部历程,只有一点一滴的不连贯的信息,组成对父亲的模糊印象。1945年农历三月初六,父亲出生在秦安县北郭嘉镇胥家堡村,那是一个远离城市和村镇的偏远山村,和大多数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一样,我家的家境也很贫寒,父亲兄弟姊妹七人,在家排行老四。爷爷去世之时,父亲年仅12岁,正值国家经济形势紧张,生活困难之际,为了减少家庭负担,父亲不得不放弃自己求学的机会,出外谋生,在省城兰州的建筑工地上干活糊口。由于父亲吃苦耐劳,表现突出,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在10年的辛劳之后,终于成为省建八公司的一名正式职工。父亲是过惯了穷日子的人,常常省吃俭用,将所挣的工资悉数汇给家中,接济一家人的生活。成家立业之后依然要常接济兄弟姐妹,因此生活一直过得紧紧巴巴。在我记事之初,家中只有母亲一人忙里忙外,白天下地干活,回来操持家务,照顾我和妹妹的生活,在昏暗的油灯下缝缝补补。母亲常年通过辛苦的劳作,让父亲在外工作中免除了后顾之忧,能够一心扑在他的工作中。父亲对来之不易的这份工作非常珍惜,在他的单位上是一把干活的好手。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只以农民天生的质朴和工人的奉献精神,勤勤恳恳地工作来回报社会。他深知自己端这样一碗饭的不易和艰辛,对自己的祖国心怀感恩,无论经历什么样的社会变革,他都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份内之事。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作为他工作单位的一个成员,他爱公司如家,在任何工作中都会冲锋在前,不计个人得失。这份忠实既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又是他赢得同事和朋友们尊重的原因。父亲对公共事务的热心是发生内心的,可正由于这种急公好义的性格,让他在自己的青壮年时代经历了一次生命中最大的劫难。那是1980年的夏天,他们正在施工的工地上遭逢一场大雨,工地上临时搭建的简陋厨房开始漏水,正值做饭时间。为了修补漏洞,让工友们吃上饭,父亲二话不说就爬上房顶修补漏洞。由于搭建工棚的材料已经破损,父亲一脚踏空,直接从屋顶上掉下来了,不偏不倚地掉进下面一口盛着沸水的大锅之中。我至今不敢想像父亲在沸腾的开水中挣扎的场景,不敢想像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以及他在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遭遇的惨痛打击和心灵的创伤。父亲被工友们及时送往医院,经过大半年的治疗,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可是这次劫难为父亲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他的一条腿伤残了,从此失去了做重体力劳动的能力。在父亲经历着人生中最大的苦难的这些时日,懵懂无知的我却对此一无所知,回想起来追悔莫及。


父亲三周年祭


虽遭大难,可是他仍然秉性不改,公而忘私,托着残疾的身体,奋战在建筑工地上,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就这样,父亲在他所从事的建筑行业一干就是50年。这50年中,有多少栋高楼大厦在他一砖一瓦的辛劳中拔地而起,正是在像父亲这样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心血和中汗水的浇铸下,祖国的面貌才一天天改变着。

2009年,父亲正式退休归里,与家人团聚,终于可以清闲下来安享晚年平静的生活了。可是一生的辛劳养成的习惯和他急公好义的性格,使得他一刻也闲不下来,除了帮助母亲干农活,还要抽空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对村里的公益事业尤其热心。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子,一直没有高压电和变压器,电压极不稳定。他少小离家,为村里办些事,尽些责是他藏在心中的愿望,于是,他决定要为村里安装变压器,接通动力电。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说干就干,主动与村委会和农电站联系,取得了村党支部书记和农电公司的支持。规划容易实施难,关键的问题还是缺钱,只好用集资的办法。可是大家的手头都不宽余,用到稳定的电是大家都希望的,但说到集资又不太情愿。于是,他就开始了艰难的思想动员工作,村里家家户户的门上他不知跑过多少回,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陈述利害,乡亲们最终被他的诚心打动了,除集资外,纷纷投工投劳,开始架设线路。众人的事情不好办,架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有时候连父亲也无法应对,回家后他还要接受母亲的唠叨的报怨。但是,父亲铁了心要将这件事办好,最后,在村党支部书记、农电公司和父老乡亲的一起努力下,终于如安装了变压器,接通了动力电,多年的用电难问题最终得以解决,父亲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微薄之力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父亲三周年祭


事后,家里人都劝他好好地享受退休后的清闲生活,再不要参与村子里的任何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而,父亲是个倔强的人,并没有因此而改变。2014年春天,魏寺公路两旁搞绿化,栽一天树可挣一百元,那时,我家家境好转,家里并不缺钱花,可父亲一听说要去栽树,就带了几个苹果和馒头,跟着乡亲们一起去植树了。父亲干活不惜力气,每一棵树都栽得稳稳当当。如今想起来,父亲心里想的也许并不是那一百块钱,而是那种与乡亲们一起干活的热闹让他重温早年干劲十足的那些岁月。如今我每次走过那条路,看到漫山遍野茂盛的树木,就似乎感觉到他的音容笑貌在那一片绿荫中浮现。父亲和故乡大地上众多卑微的百姓一样默默无闻,像那些平凡的树木一样名不见经传,但正是这些平凡而柔弱的生命用他们朴素的绿色装点着大地,让这片苍凉大地呈现出郁郁的生机……

父亲虽然退休回家,可以与我们日日相伴了,但是我已长大成人,要告别故乡,出外谋生了,忙碌的生活使我很少有空回家去看望父母。20岁那年,我在县城的一家饭馆打工,有一天,父亲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他说来参加一个亲戚的宴会,碰巧在我打工的这家饭馆,就顺便来看看我。我给父亲倒了一杯水,父亲一边喝水一边和我说话,呆了不多的时间,就要回去了。我知道父亲吃不惯席上的饭菜,临走时给他五块钱,让他在路上顺便买个油饼吃,父亲坚持不拿,最后我强塞到他手里就进了厨房。过了一会儿,我忽然意识到,以父亲的性子,必定是舍不得拿钱买油饼的。我赶紧骑了个车子赶往车站,结果如我所料。当时我没加思索地责怪了他几句,怪他太节省,买个油饼的钱都要省。父亲一生节俭,对自己很苛刻,或许是因为他经历了童年时代艰难的日子,深知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竟至于过早地离开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深感无尽的内疚,悔恨自己没有多陪父亲说说话,悔恨没有尽到人子的责任,反而要数落于他。子欲养而亲不在,现在,这一切都无法弥补了。


父亲三周年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本想着经过我们的努力拼,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也能让辛劳一生的父母颐养天年,没想到事与愿违,老天竟是如此不公!2015年的春天,父亲身患感冒,一直不见好转,父亲是个刚强的人,有病总是自己杠着,我们多次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可他总是不愿去。这样一直拖到5月份,母亲和妹妹强拉着他去天水市医院检查。

一星期后,检验结果出来了,真是晴天霹雳,父亲已经是癌症晚期,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后来,又经兰大一院确诊,前后四次化疗,也没有挽留住父亲的生命,2015年腊月十七日,他去世了。

父亲得病的这一年中,忍受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巨大痛苦,然而始终很坚强,从来没有在家人面前叫过一声疼,在生命的他最后的48天里,他已说不出话来了,但神智一直很清醒,我们问他时,他只能用摇头或点头来回应,每当剧烈的疼痛袭来时,他只是咬紧牙关攥紧眉头,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只能拍打着自己的肚子。也许他并不是天生的坚强,是怕我们听到他痛苦的呻吟而伤心难过!也许这就是平凡而伟大的父爱,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想着儿女们的感受。父亲一生唯一的兴趣就是听秦腔,所以,在他的病榻前,妈妈一天到晚给也放秦腔,用来转移他的痛苦。在四次化疗中,妹妹一直陪在父亲身边,而我却由于刚刚盘下一个饭馆,脱不开身,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未能亲自服侍于身旁,至今悔恨无际,愧疚难当。

人常说父爱如山,父亲的离去之后,在悲痛欲绝之后,总感到一种空旷无助的忧伤。我与父亲虽然相聚甚少,但父亲在的日子,我每走一步都是轻松的、也是莽撞的,因为在我的心灵深处,总有父亲伟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无论是沉默还是责备,我所有的过错都会在他的面前得到宽恕。如今,他永远地走了,如果还有另外的世界,我也无法知晓他魂归何处?是不是还在某个地方深情地凝望和庇护着我们?

时光不驻,人生苦短,不知不觉中父亲坟头的青草已经历了三次荣枯,寒冬腊月,在银装素裹的黄土山梁下,父亲永远地安息着。可是,每每回想起父亲奔波劳碌、艰难辛苦、曲折多难的一生,我不禁潸然泪下;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总是在眼前浮现;父亲身上那种质朴而执着的精神和含而不露的慈爱,永远启迪和护佑着儿女前行。


父亲三周年祭


胥军军:生于1977年3月,秦安县郭嘉镇下山马嘴村人,从郭嘉中学毕业后,出外打工,在西安上完烹饪学校后在西安、深圳、兰州、天水从事厨师行业,在秦安县秦融宾馆从厨十多年,后在秦安县蔡林路经营云鼎酒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