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村-----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轻风无意 2019-01-17

江苏无锡,江阴市,长泾古镇。

位于江阴市东南,离市区约20公里。素有“小姑苏”之美誉。

相传远古时代,虞舜曾驻跸于此,故称东舜城,宋代更名东城里,明代为东舜乡,清康熙年间以穿镇而过的长泾河而更名“长泾”。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北枕长江,南临太湖,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镇。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与繁荣发达的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这里的每一方土地,都彰显着诗意的光华、文化的底蕴、动人的风姿。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走进长泾,宛如走进一幅色彩绚丽的泼彩水墨画,这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千年不朽的湖光水色,以其吴韵楚风的独特魅力,向世人展示她,迷人的风采。

长泾老街临河而建,应市而兴,蜿蜒两里,东西相贯。数百年沧桑岁月,印记着那份淳厚与质朴,是杏花春雨的诗情,是小桥流水的画意,是明月清风的雅兴。细听忽远忽近的吴语絮声,任凭心情在此徜徉,一抹纯净,一丝优雅,自在心胸。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长泾老街的西边,近年新建了一条南北向的“长泾明清街”,房屋外观虽是仿古式样,内部却按现代商业模式运作,商铺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现代都市的繁荣景象。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长泾古镇的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他们走出长泾,走出江阴,在全国甚至世界的舞台上展现长泾人的魅力,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现在的长泾老街仍保留有不少老店铺和名人故居。游客徜徉其间,仍然能看得到古人生活的痕迹,闻得见古镇浓郁的醇香,感受得到古镇那份淡淡的优雅。

缪氏义庄

位于长泾老街最西端,坐南朝北,三间门脸。缪氏义庄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2年),是明代进士、东林党领袖缪昌期四世孙缪绳孙、缪肤敏等创办的社会保障机构,定期对生活贫困的族人和乡邻发放救济粮、衣物等生活必须品。义庄,最早由北宋名相范仲淹创建,后来遍及江南农村。由急公好义者捐出田地为“义田”,收获的农产品存入义庄,用于救助因灾至困者,以共同面对灾荒;有的义庄还使族中鳏寡孤独者老有所养,适龄子弟幼有所教,入塾读书。缪氏义庄陈列室详细介绍了该义庄的救助范围、管理规章,还陈列有缪昌期生平事迹,以及明朝东林党人与宦官权臣斗争的悲壮历史。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张大烈故居

张大烈先祖来自安徽,故在长泾被称为“徽张”。长泾镇上的张氏故居有两处:一处在西街,那是张氏刚到长泾时的住房,现有张氏后裔居住;一处在长泾河南岸,俗称“张家大屋”,现整修成旅游景点。张家大屋坐西朝东,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占地面积2128平方米,建筑面积1176平方米,由正房和南北偏房三部分组成。正房建在一条中轴线上,石库门框,五进四庭院,步入张氏大屋有些庭院深深的寂寞感。

书香门第的张家,近代出了不少杰出人物。光张家的“大”字辈就出了四位名人:一是抗日英雄张大烈,1940年张大烈被“忠救军”杀害,他在欧洲留学时娶的波兰女子司爱伦,坚守住了这个家,直到1991年病故;二是与张大炎结婚的著名影星上官云珠;三是爱国教育家、长泾初级中学创始人张大炯;四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催化学科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张大煜。还有张大煜的儿子张保忠,现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此外,散居世界各地、各具才艺的张氏后人不胜枚举。

张家大屋后面的辅房内设有“长泾民俗馆”,陈列有从民间收集到的各种农具、炊具和生活用具,还有木制织布机、纺纱机、水车、犁等生产工具。年轻的游客参观后,可以了解苏南农村原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上官云珠纪念馆

上官云珠纪念馆位于长泾老街中段,那是一幢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屋,砖木结构,临街的二层楼。纪念馆入口有一尊上官云珠头像,端庄而略带微笑的面容,犹如在迎接每一位游客。楼下、楼上陈列有大量照片,那是上官云珠一生演艺生涯留下的剧照,以及她与同仁们受到毛主席接见时的照片。浏览其间,仿佛回忆一遍建国初期我国文艺昌盛的灿烂景象。

上官云珠原名韦均荦,1920年3月2日出生在长泾老街,童年和青年时期在长泾、常州、苏州等地读书,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与家人一起离开长泾来到上海。之后的30年,她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表演艺术的追求中,在中国的话剧舞台和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明的形象,至今还留在每一位热爱中国电影观众的记忆中。1968年“文革”中,她不堪忍受非人的迫害,戛然结束了年仅48岁的生命。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长泾大福蚕种场

长泾大福蚕种场位于长泾老街最东端,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苏南既是鱼米之乡,又是蚕桑之都。养蚕必须育种,蚕种场就是培育优良蚕种,繁殖蚕籽的基地。大福蚕种场创建于1928年,由长泾人宋楚英、宋楚材兄弟创办。原有南北两场,中间有木桥横跨长泾河两岸。南场26.8亩,北场6.8亩,总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主楼二幢,辅房64间。主楼前墙镶着一方石碑,上刻“第一蚕室,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吴楚材建”。该蚕室建有地下室,因地下室宜于桑叶保鲜、种蛾交尾和越冬种的保存。大楼的墙上开有方形、圆形透气孔,屋顶建有排气管,用于调节室内温湿度,以利蚕籽孵化和幼蚕生长发育。后面一排平房内设有“养蚕知识陈列馆”,以大量图片和文字介绍家蚕传说、桑叶品种、蚕体解剖、养蚕过程、养蚕工具、长泾与养蚕、长泾纺织业的历史等。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梁武堰遗址

梁武堰位于长泾实验小学校园内,那是南北朝时一项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由于长泾地势较高,遇到旱灾,常常颗粒无收。有一年,梁武帝萧衍前来寻访舜城故址,见到旱灾严重,便派昭明太子萧统前来实地考察,萧统与老农商量抗旱之策,率领民工修筑一道长16米,宽2米,高6米的堤堰,将西泾河上游四条河流的来水拦截于龙集嘴,用于农业灌溉,受益面积达四五千亩。老百姓将这道堤坝称为“梁武堰”,以纪念梁武帝为民办事的恩德。由于梁武堰的修筑,长泾河两岸农业旱涝保收,经济日益繁荣,人口日渐增多,直至明代夏希明、夏良惠父子在长泾河两岸建宅盖屋,商贸日益繁荣,遂形成了长泾镇。可见,梁武堰实为长泾古镇开埠之源。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寻镇江阴|长泾古镇,古老石板街上追寻“小姑苏”繁华景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