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训练的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生100分之路 2019-01-17
作文训练的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文训练的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原创)
作文训练的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原创)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兴趣,缺少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文训练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与广大同仁商榷。
培养兴趣的问题
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作文教学而言,则是努力促使学会由“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去积极主动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作水平得以提高的内在动力。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作文训练的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原创)
作文训练的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原创)
训练的数量问题
进行作文训练应该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心理上对信息量的承受能力来安排。如果训练量不足,就完不成规定的任务,学生也会有“吃不饱”的感受;如果训练量过大,学生又会不堪重负,同样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而现在有些作文训练,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有的教师急于提高成绩,训练量往往过大,大作文、小作文、日记、周记、读后感等等,形式繁多,作文数量过多,有些教师甚至规定必须背诵多少篇各类文体的作文,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还有些教师怕批改作文太累,每学期只进行几次训练,有使学生过于放任,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到底怎样确定训练量呢?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来确定训练的数量,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承受能力,又要照顾到少数优秀生或后进生的承受能力。一般而言,每学期配合教材综合训练16次(不含听说训练),并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把各种文体的训练要点分解指导学生通过日记进行训练)当然,还可以穿插其他形式的练笔,但数量一定不要过多过繁,从字数上看,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整个初中阶段大约20-30万字之间,高中阶段的量适当相应加大。努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笔的习惯,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训练的顺序问题
运筹学的观点:对事物运动的程度安排有个科学的线性规划,才会取得良好效果,如果程序规划不当,即使构成事物的内容相同,也会导致事物整体结构及其性质的改变。作文教学由于从小学到中学历经识字、遣词造句等漫长的过程,分学年分学期又分单元地训练,如果没有一个严格合理的序,将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新教材的编排顺序,符合人们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认知规律,但这远远不够,进行作文训练还必须有微观上的小序。应从小的方面入手,按照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分项到综合进行训练。如:①观察感受生活,积累材料。②立意。③选材。④结构。⑤表达。⑥润色等等。
而其中的每一个点又可分为若干训练小次序。如选材方面可以分为:①围绕中心。②符合生活实际。③典型。④新颖。⑤生动等等几个阶段。这种规律性程序要循循善导,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发现薄弱环节,因势利导,给与强化。实际证明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作文训练,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三、训练的重点问题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个系统在整体水平上其性质和功能优于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时性质和功能的相加。” 这是系统论的著名理论。作文教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训练,因此在作文训练时,必须把作文教学当作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系统体系来看待,并且要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强化训练。在整个作文训练中,应该重点训练创造性思维、感悟生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有思维品质中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思维。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要大胆的鼓励学生,对人物事件的认识,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写自己所想写,发前人所未发,才能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感悟生活能力。事实证明只有将人的主观受融入观察并产生了某种强烈的共振之后,才能真正进入到写作的境界。如何提高学生的感悟生活能力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作文是生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生活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其次,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摄取生活的方法技巧、思维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抽象法、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等,并给学生以规律性的指点,自觉的运用辩证的方法,对所占有的材料狠下一番功夫,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提炼,既能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又能认识到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既看到事物的偶然性,又能认识到其发展的必然性。深入的思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敏锐的捕捉到事物的本质特证,并能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体会,提炼观点、升华思想,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语言表达能力。在作文各要素中,训练起来难度最大见效最慢的就是语言基本功训练。语言基本功差的学生,即使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能力都很强,也无法写出一篇好文章来。怎样训练语言基本功呢?首先,学习语言要下功夫,并且持之以恒。平时的教学应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扎实的练好语言基本功。其次,要积累。要让学生背、写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增大课外阅读量,做好笔记,潜心研读,多积累一些优美语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出作文来自然会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从而克服了语句不通、语言干巴的弊病。
作文训练的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原创)
作文训练的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原创)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是综合衡量学生们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改革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和难题之一,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程新改革、作文改革,对作文教学进行反思,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改革中,并不断做出更深层次的探索,使之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