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白粉病是瓜类、茄果类和豆类蔬菜上一种重要的病害,温室大棚栽培的蔬菜(在黄瓜、西葫芦、甜瓜等瓜类作物上危害极为严重),相对植株枝叶茂密,光照弱,通风差,空气湿度偏大。 如果叶面上水膜少,或者没有水滴存在,就很容易被白粉菌侵染发病。1、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 初期叶正面或背面产生近圆形粉斑,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粉斑,形似撒上一层白粉状物。 后期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 2、发生特点: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越冬,或在保护地内越冬,次年春季靠气流、雨水传播。 发病适宜温度为20-24℃,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5%,干旱时也可发病。空气不畅通、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枝叶过密或光照不足时易发生病害。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2、加强管理,要适当配合使用磷钾肥,防止脱肥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 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降低温室或大棚的相对湿度,防止温度过高,以免出现闷热。 3、药剂防治,推荐选用三唑类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混配,三唑类杀菌剂中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对白粉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但考虑到三唑类对植物的安全性及病菌抗药性,最好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或其它类型杀菌剂混配施用。 醚菌酯在植物器官表面有气化、二次分布的特点,非常适合白粉病的防治。 但缺点是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要控制喷药次数和剂量。 白粉病防治时期:应在叶片产生个别粉斑时,就该全面喷药防治,因为白粉病菌孢子7天完成侵染老熟并产生分生孢子飞散传播。 防治时,应采用低浓度、大水量喷雾,做到叶面布满药液并往下淌水效果最好。 但要注意的是,棚内喷药应该在上午进行,喷药后充分排湿,以防引起其他病害。 4、熏蒸,白粉菌孢子飘散并黏附在病株周围的空间,对硫特别敏感,可按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用250克加锯末500克点燃熏蒸,密闭24小时,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1次,然后播种或定植。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防治技术~! 5、如果是有机农业,可以采用脱脂牛奶,按1:9的浓度兑成水溶液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洒,7天一次,连续喷2-3次,效果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