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清代的扇子文化

 伟天英 2019-01-17

扇子自古有之,最早出现的时候,世人用它生风纳凉、驱赶蚊虫、掸拂灰尘、烧火煮水等,满足日常所需。

清朝,扇子更是寻常百姓家都有的小物件,是夏天不可或缺的一项商品门类。在京城,每年五月设有扇市,盛极一时。

小暑刚过京城却早已经热了起来,街上的行人换了青衫罗裙,边走边叹一句:“热也”。街边摆摊的小贩们趁着人少坐在一旁摇着一把圆蒲扇聊天。蒲扇很大,用南方的一种水草晒干后编成,呼啦啦摇几下,就能凉爽一阵。

这类蒲扇读书人是看不上的,傍晚时分学堂了放了学,学生陆陆续续走出来,人手一把折扇。清朝又称“撒扇”,因其携带方便,可随意出入怀袖之中。扇面可做书画,扇骨可雕琢,故深受文人雅士的宠爱,被视为“怀袖雅物”。学生们若谁手里没一把折扇,就仿佛少了几分儒雅。

图1:折扇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清代的扇子文化

不仅是暑热天气读书人要用折扇,哪怕冬日风凉,他们也多会手持一扇,或张或合、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待到众人集会时,临风而立手摇折扇,颇有遗世独立之风。

杭州李复偏好折扇,每每听说谁家有名扇都要前往一观。在李府里也收藏了不少精美折扇。家中藏扇种类多样,仅从扇骨的材质上就能分为方、箭竹、楠竹、墨竹、红木、黄花梨、紫檀、柚木、楠木、黄檀木等,更不要说还有金漆、螺钿、掐丝等工艺和玛瑙、翡翠之类的奇珍之品。

图2:题字的折扇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清代的扇子文化

这日李复恰从集市里寻了一把紫檀木折扇,扇面用素白绢布做成,扇骨紫檀木雕琢,折扇轻摇绢布若有若无,颇有一番美感。折扇买回后,李复在扇面上精心勾勒出一幅雪景红梅图,又让匠人用翡翠玉石做了一枚青石扇坠,待到冬日赏雪景时,拿出此扇,便仿若美景在手一般。

其实清朝类似李复这样的民间文人更爱用素骨竹片扇,扇骨用洞庭君山出的湘妃竹,竹上有斑点称之为“凤眼”,此扇不加雕饰,只取其浑然天成的意境,一把竹扇价值数两银子。一把好的折扇甚至可以卖到白银上万两。

图3:着梅的折扇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清代的扇子文化

扬州有一盐商在一次游玩时,偶遇南京一画家,见其手中一把泥金折扇颇是喜爱,几番软磨之下花费千金才买到。这把价值千金的扇子扇骨用羊脂玉磨成,泥金纸做扇面,画家用笔在上作一幅《万里江山图》,画意磅礴大气。扇柄下还坠一把翡翠小扇子,小扇扇骨全部用翡翠磨成,碧绿而透光。盐商买这把扇子已不是用以招风取凉的工具,而是在买一种社会地位。

一掷千金的富商毕竟是少数,许多为了彰显身份的人,大多会选择冷金扇面,所谓冷金是指匠人在做扇面时,把黄金碎屑撒在宣纸上,撒满的称为“泥金”,撒成散点的则称“冷金”。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苏子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