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资料】心田花开: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

 月池2018 2019-01-17

本片文章心田花开分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知识点,文章选自现实主义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著的《朝花夕拾》,今天为大家讲解的主要内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原文:省略

字词

què záo(确凿)    cài qí(菜畦)   āng shèn(桑葚)

qīng jié(轻捷)    xī shuài(蟋蟀)   yōng zhǒng(臃肿)  

nǎo suǐ(脑髓)   xiāng yí(相宜)     shū shú(书塾)

fāng zhèng(方正)    bó xué(博学)   rén jì hǎn zhì(人迹罕至)

rén shēng dǐng fèi(人声鼎沸)    yuān bó(渊博)     xiāo shì(消释) 

 sù rú(宿儒)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6—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山、豫亭,后改字豫才,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

鲁迅先生被誉为“民族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练习题:

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对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致有下边三种说法。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答案:

1.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统一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道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由于课文内容复杂,初一学生难于理解得很深刻。只要有所理解,也就达到目的。

课后练习——心田花开整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案: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心田花开分享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