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囊癌超声诊断学

 RG冷暖自知 2019-01-17

来源: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胆系解剖及正常图像

胆道系统是指排泄肝脏分泌的胆汁入十二指肠的管道结构。胆囊


                               毛细胆管

             肝内胆管{  小叶间胆管

胆管 ↗         左右肝管组成

   ↘        肝总管

             肝外胆管胆总管

                             胆囊管组成

一、胆囊解剖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呈梨形,长径7-9cm ,宽径和前后径约3cm,容量35-50ml。胆囊分胆囊底、体和颈三部分。胆囊底部微露于肝前缘胆囊切迹处,体表投影的位置在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缘的交界出。

胆囊颈位于肝门右端呈 “S” 状扭曲与胆囊管相接,胆囊管长4-5cm,内径0.2-0.3cm,常以近似平行的锐角与肝管汇合成胆总管。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哈氏囊(Hartman ),胆石易嵌顿其内,是超声检查须注意的部位。


检查方法㈠ 

病人准备

1. 患者需禁食8小时以上,保证胆囊内充盈胆汁,并减少胃肠的内容物和气体干扰;

2. 检查前24小时应禁食脂肪及产气的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或阿托品等;

3. 应在X线胃肠造影3日后,胆系造影2日后作超声检查;

4. 对横结肠的内容物或气体较多者,影响观察胆囊胆管时,可灌肠排便后检查,腹胀严重者可用消胀药。


㈡ 检查体位

1. 仰卧位 是腹部超声检查的最常用体位。病人舒适,检查方便,效果较好。缺点是有些患者因胃肠气体移至腹前壁影响观察胆系。

2. 右前斜位 仰卧后以身体的左侧为支点,身体的右侧垫高,与床面呈30°至45°,使肝脏和胆囊向左下移,扩大肝脏和胆囊的超声窗作用,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并使胆管从门脉右前位移至门脉正前方,不仅可检出胆囊颈部病变,且可发现肝外胆管中下段病变,是胆系检查的重要体位。


胆囊正常声像图表现



形态大小:梨形(pear-shaped), 7-9cm*3cm ,壁厚<3mm

分:底(fundus)、体(body)、 颈(neck)

胆壁:线状高回声,轮廓光整,边缘清晰

胆汁:无回声区(anechoic area)

柔和度:软


胆囊疾病


1.胆囊炎←点击

2.胆囊结石←点击

3.胆囊增生性疾病(息肉,腺肌瘤样增生)←点击

4.胆囊肿瘤(胆囊腺瘤和胆囊癌)←点击

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临床表现:常见的急腹症,通常由于胆结石嵌顿和蛔虫阻塞等疾病所致,急性发作的持续性右上腹疼痛,Murphy征阳性。病理表现为三种类型,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

临床表现:由反复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也可以没有明显的急性过程,临床症状不明显,Murphy征阳性。

病理: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钙化,胆囊缩小或积水而肿大,胆囊功能不良,常与结石并存。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超声表现

单纯性胆囊炎初期缺乏诊断性特征。

超声所见:

1.胆囊稍肿大, 2.胆囊透声好, 3.囊壁轻度增厚。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超声表现

1.胆囊增大;

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呈双层回声,或轮廓线模糊; 

3.胆囊腔内出现弥漫性光点或结石; 

4.胆囊失去柔和性;

5.超声墨非氏征阳性。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超声表现

6.如胆囊穿孔时可以显示胆囊壁的局部膨出或缺损,以及胆囊周围的限局性积液回声

慢性胆囊炎超声表现

1.胆囊缩小,囊腔内出现(低)等回声光点;

2.囊壁回声增厚增强,囊壁内出现暗带; 

3.胆囊收缩功能丧失(柔和性); 

4.与周围组织之间有低回声区; 

5.超声墨非氏征阴性。

胆囊结石

临床特点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系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反复突发的右上腹疼痛,并放射至右肩背部。

病理: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

胆固醇性:胆固醇含量达70%以上,结石较大,常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可达数厘米,表面光滑;

胆色素性:主要成分是胆红素钙,胆固醇含量低于25%,呈泥沙样或颗粒状,常多发;混合型:含以上两种成分,大小数目不等。

胆囊结石超声表现

1.胆囊腔内强回声光团; 

2.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

3.强回声光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4.有或无胆囊炎的超声表现

胆囊结石超声表现

胆囊内充满结石:胆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即“WES” ( Wall-echo-shadow complex)征。胆汁缺乏,可以显示增厚的胆囊壁呈弱回声带环绕强回声的结石,其后方伴有声影。


胆囊增生性疾病

胆囊增生性疾病是指某些胆囊壁或胆囊腔内息肉样隆起的非肿瘤非炎症性的疾病,如胆囊息肉及胆囊腺肌增生症。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

由于胆固醇代谢的局限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而沉积胆囊粘膜固有层的巨噬细胞内逐渐形成了向粘膜表面突出的黄色小结节,故称之为胆固醇沉着症。其结节的分布有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而以后者多见,呈息肉样改变,故又称之为胆固醇性息肉。 


胆囊息肉超声表现

1.胆囊形态大小一般正常,囊壁可轻度增厚

2.胆囊内见单(多)个团块,通常不超过1cm,有蒂或基底较窄

3.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4.团块后方无声影

5.蒂部较细的息肉,可以从囊壁脱落并且从胆囊排除

胆固醇结晶声像图

由于胆固醇代谢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沉积胆囊粘膜表面,故称之为胆固醇沉着症或结晶

1.胆囊壁附多粒小光点

2.光点后伴彗星尾征

3.光点不随体位移动


胆囊腺瘤超声表现

1.胆囊的形态大小不变或稍大,囊壁可轻度增厚;

2.向腔内突起的乳头状或桑葚状低(等)回声结节;

3.有长短不等的蒂或基底较窄,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4.后方无声影;

5.腺瘤可以伴有结石;


胆囊癌声像图

临床特点:胆囊癌为胆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不明,易发于中老年,女性为多。

超声特点: 向胆囊腔内突出的等(低)回声团块,基底宽,表面不光滑。


胆囊癌超声表现

胆囊癌的声像图可分五型:

1.小结节型:为胆囊癌较早期的表现。病灶约1-2.5 cm。典型的乳头状中等回声,团块自囊壁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 

2.蕈块型:为基底宽而边缘不整齐的蕈块状肿块突入胆囊腔,呈弱回声或中等回声; 

3.厚壁型:胆囊壁呈现不均匀增厚,可以是局限型或弥漫型。后者往往以颈部、体部增厚更显著,早期仅轻度增厚时诊断较困难,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囊壁增厚有时不易鉴别;

4.混合型:胆囊壁增厚伴有乳头状或蕈块状肿块突入胆囊腔; 

5.实块型;胆囊为一个弱回声或回声不均的实性肿块或在胆囊内充满不均质的斑点状回声,其内有时可见结石的强回声光团伴有声影,因癌肿浸润肝脏使得肝与胆囊之间的正常强回声带被破坏,中断甚至消失。癌肿浸及其余周围组织和肠袢时,则胆囊轮廓显示不清。


胆囊癌声像图


CDFI  可见胆囊癌病灶内动脉血流信号,可见弥漫性或树状血流信号。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肝内胆管:左右肝管紧贴门静脉左右支前壁,内径一般≤2mm

肝门部胆管:肝门横断时,胆管、肝动脉和门静脉的横截面显示为三个圆形的管腔结构,即“米老鼠征”,门静脉为“头” ,胆管和肝动脉为“右耳”和“左耳”

肝外胆管:与门静脉平行,贴于门静脉前壁,直径相当于门静脉的1/2(≤6mm)


胆管炎症或扩张

当胆管压力增高时可代偿性扩张。超声最易显示肝外胆管上段,直径约8mm,正常时胆总管直径小于门静脉。胆总管扩张时直径与门静脉直径相等或超过,于右肋缘下扫查显示两个前后的大小相近的圆形暗区,肋扫查显示两条等宽或前宽后窄的平行管道,常称为“双筒枪管征”。胆总管远端的阻塞导致胆总管扩张,甚至肝总管、左右肝管、肝内胆管扩张。胆道扩张伴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透声差,多伴有炎症或结石的是良性过程;若胆道极度扩张且管壁纤细,则常由肿瘤堵塞引起。


胆道梗阻的确定

超声显像:肝内胆管内径>3mm,肝外胆管内径>8-10mm,肝门部扩张胆管与伴行门静脉呈现所谓“双筒枪管征”超声显像可将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 即肝外胆管大致分为四段:上段(肝门段)自肝门发出与门静脉伴行;中段(胰上段)与下腔静脉伴行达胰头上;下段(胰腺段)即胰头背侧的胆总管;末端(壶腹段)为近十二指肠乳头侧胆管。


肝内胆管结石声像图


肝内胆管  超声能显示门静脉左右支腹侧的左右肝管,其内径在2mm以内,如肝内胆管扩张与门脉呈平行管征。二级以上的胆管分支一般尚难以清晰显示。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失状部和门静脉外侧支的分支构成特征性的“工”字形结构,供识别肝管与门脉。

胆管结石声像图

肋间扫查显示两条等宽或前宽后窄的平行管道,常称为 “双筒枪管征”。

1.胆道扩张,管壁增厚;

2.管腔内透声差,多伴有炎症;

3.有结石光团,后方伴声影。


胆道蛔虫超声表现


实时扫查可能观察到蛔虫蠕动现象;

典型者可见到蛔虫假体腔:形成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线,中间低回声带,边缘光滑,形态自然;

胆管内多条蛔虫则呈显多线条样强回声,并可出现声影;

蛔虫死后萎缩,碎裂成段或伴有结石和胆管炎时,超声显示欠佳。一般合并胆管轻度扩张。


胆管癌

临床与病理:

1.胆管癌好发于肝门部左右肝管汇合处、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以及胰头壶腹部; 2.约80%为腺癌,大体形态分为乳头型,结节型,浸润型和弥漫型; 3.高位胆管癌多见结节型和浸润型; 4.胆管癌起病隐袭,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黄疸,进行性加重,患者体征随胆管癌梗阻程度和部位而不同。


胆管癌超声表现

肝外胆管癌:

①乳头型:肿块呈乳头状中等回声团。自胆管壁突入扩张的胆管腔内,边缘不齐,无声影。肿块一般不大,其形态位置在脂餐后或改日复查时均固定不变;

②团块型:肿块呈圆形,堵塞与扩张的胆管壁无分界,并可见胆管壁亮线残缺不齐。肿块多数为低回声,较大时可显示为不均匀;

③截断或狭窄型;扩张的胆管远端突然被截断或锥体形狭窄,阻塞端及周围区域往往呈现较致密的强回声斑点,边界不清晰,系癌组织浸润所致。


间接征象:

①病灶以上整个胆管系统明显扩张;

②肝脏弥漫性肿大;

③肝门淋巴结肿大或肝内有转移灶。


胆管癌超声表现

1.在扩张的胆管远端显示软组织肿块,边缘不齐,后方无声影;

2.沿扩张胆管追踪扫查,在被截断部可显示等回声的球状或乳头状结节,肿瘤一般较小;

3.肝内胆管扩张显著,伴行门静脉受压变窄; 

4.有时胰管扩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