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所慕在此,所归必在此

 Purefact 2019-01-17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有形的价值观。只有今天学习榜样,才可能明天成为榜样。


身处社会之中,人们往往会尊崇名人贤人,或是仰慕其德行,或是敬重其才学。见贤思齐,以德才高尚的人为榜样,当大加提倡。但是,若以此来附庸风雅,甚至拉大旗作虎皮,就不免惹人耻笑了。


王若虚所作《高思诚咏白堂记》一文,其中有段话就颇值得人深思。“吾友高君思诚,葺其所居之堂以为读书之所,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间,而榜以‘咏白’。盖将日玩诸其目而讽诵诸其口也。”


高思诚仰慕白居易,给其书房取名“白堂”,好像自己就成为“白居易第二”了。事实上,其所慕与所归并未达到统一,所谓的仰慕也只是“叶公好龙”。


高思诚在做人与做文章方面都很羡慕白居易,但这并不代表其真心向往之。白居易为人平和,宁静谦让,通达道理,顺从命运,不因赞誉而高兴,也不因困窘而焦虑,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自在自得。而高思诚整天想的都是做官发财之事,急于升迁、患得患失,这又怎能和白居易相提并论?


高思诚虽然整天吟诵学习白居易的诗,但离白诗差远了。白居易的诗,明白平易,直抒胸臆,符合自然的道理,满足自己的想法,从不矫揉造作来“哗众取宠”。然而,高思诚的诗则是一味雕琢粉饰,多有夸张放纵之意。两者比较,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品格和才学高于自己的人,我们产生羡慕敬仰之心是理所应当的。然而,感动之余,还须在行动上有所靠拢,即“其所慕在此者,其所归必在此”。羡慕别人什么,自己就要努力达到什么,千万不可搞沽名钓誉那一套,更不能言行不一抑或南辕北辙。正如王若虚所言:“然慕之者欲其学之,而学之者欲其似之也。慕焉而不学,学焉而不似,亦何取乎其人耶?”


回顾我们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曾产生过许多革命先驱、时代楷模、榜样模范,他们都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标杆。学习他们,不能是整天把名字挂在嘴上,也不能是仅仅讲述他们的故事,关键在于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


如,改革先锋、“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承者郭明义,不仅仰慕雷锋,而且在行动上做雷锋,实现了所慕与所归的完美统一。郭明义崇尚英雄、追随雷锋,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一辈子践行雷锋精神。不论时空如何变幻,他始终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当成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以“所归”之实际行动向人们传递“雷锋精神”的不朽魅力。正因如此,他无愧于雷锋传人,无愧于“雷锋精神”优秀传承者的称号。


当然,学习别人和敬仰别人也是有不同境界的。首先是人格品行,其次是技艺所长,再次是服饰仪度,最后是名姓之类。品行德行,自然是内美;技艺所长,亦能够贡献社会;服饰仪度,可看出其为人或淳朴或潇洒之风貌;而为羡慕他人而改名改姓,则不免贻笑大方了。


作为共产党人,在今天向先驱先锋先进学习,自然应当追求“人格品行”这一最高境界,学其崇高风范和人品官德,真正让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然而,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仰慕榜样却不学习榜样,赞美先进却不对标先进,感动于典型却不追随典型,仅把羡慕标注在心得体会里、表态发言上。


如此一来,必然导致所归与所慕的相背离,导致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导致伪忠诚、伪先进。那些“两面人”,在学习先进人物时感动得流泪,过后却依然如故,上演的正是现代版的“高思诚”。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有形的价值观。只有今天学习榜样,才可能明天成为榜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