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木石图》,为啥能值4个亿?

 rhg上善若水 2019-01-17



  東方生活美學


最近,万众瞩目的苏轼《木石图》于香港佳士得拍卖中以 4.636 亿港币拍出(含佣金),约合人民币 4.112 亿元。 


图片来源:网络


这使得《木石图》成为历年来,仅次于北宋诗人黄庭坚《砥柱铭》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第二高价,后者在 2010 年北京保利春拍以 4.36 亿人民币成交。


900年前的苏轼《木石图》,为何能拍出如此高价?


1


苏轼经常以石、竹和木入画,他称之为自己的“三益友”,是他精神启迪的来源。


北宋时期绘者鲜少落款于作品上,《木石图》亦不例外,但此作中一方篆印“思无邪斋之印”说明了本作品约莫创作于1090年代中期,苏轼花甲之时。


“思无邪斋”为苏轼贬官至惠州时之书斋名。


苏轼《木石图》 水墨纸本 手卷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网


当我们细细观察苏轼的《木石图》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的干、湿、浓、淡变化非常复杂,甚至于顺着石头的势可以牵扯到这棵枯树。


宋 苏轼《木石图》 局部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网


整个动态往右边走了以后,左边是不是虚掉了呢?


他左边又补上了一些浓墨的小竹子,非常细腻。


宋 苏轼《木石图》 局部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网


枯木在中国传统寓意中拥有多重意义,其中之一是绝处逢生,比喻身处困境。此画充分体现出苏轼当时的心境,虽艰辛而依然茁壮屹立。


这张画是一张包容的、力量向中心集中的画作。


2


在画的旁边,有同时代非常著名的书法家米芾的作品。


宋 苏轼《木石图》 局部 米芾书法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网


米芾提拔 

芾次韵 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 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米芾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细线的走若游丝,重的部分又重如磐石。


米芾的题跋认为,画中的枯木表达老年时的心境,当中的愁思与苏轼被流放时的经历,互相呼应。


宋 苏轼《木石图》 局部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网


米芾在书法上的成就极高,使得苏轼留存于世的这幅《木石图》更为珍贵。


这件“苏米合璧”,相信在历史上应该很难再找到第二件这样的作品。


3


苏轼是最负盛名与影响力的文人之一,其诗词文学流传千古,书法为“宋四家”之首,亦引领文人绘画及理论。


苏轼最早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木石图》就鲜明体现出了这种绘画风尚。苏轼的绘画不是去追求精致、精谨、技巧,而是充满着质朴、沉静、灵秀;书法性的线条看似简单,其实变化多端。


在宋人眼中,苏轼之书法“尚意”,而“妙在法度之外”。


苏轼画像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