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仪始创连横兴秦文化艺术

 勤奋创新 2019-01-18

张仪,魏国人,纵横家。公元前328年入秦,说服秦惠文君(秦孝公之子嬴驷)自称为王。自此,秦,由姬周王国之封地变成赢秦封建王国,张仪始为宰相。

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张仪推行“连横”之策,为强秦兴秦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得封“武信君”。秦惠王死后,受到朝野的非议和排挤。他巧用“金蝉脱壳”之计脱身,避免了有可能被诛杀的危险。

据历史资料显示,张仪跟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弟子,学习“合纵连横之术。”参阅《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大预言》19页。

关于张仪的“连横”文化艺术之运作,笔者归纳如下:

1、利用楚怀王昏庸、爱坐享其成的弱点,破坏楚齐结好。联合齐国,击败楚国,占领其地,并迫使楚国割地求和

张仪以秦相的身份初次出使楚国,放言献“商于的六百里土地”给楚国,换取与楚国结盟。其交换条件是:楚国与齐国断绝关系。楚怀王信以为真,斥退劝阻的臣下,答应了张仪的要求。

楚怀王派使者到齐国,提出与齐国断绝关系,齐王应允。

楚怀王派一位将军前往秦地(秦国)接受“商于”之地,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毫无音信,昏庸的楚怀王自以为与齐国断绝关系并没有让秦王满意。于是,二次派使者到齐国,辱骂齐王。齐王遭到羞辱,便主动与秦国结好。

楚怀王寸土未得,却得罪了齐国,恼羞成怒,于公元前312年命大将屈匄领兵伐秦。秦国联合齐国,在丹阳共同抗击。楚军大败,主将屈匄被杀,楚国的丹阳、汉中大片土地,被秦军攻占。

楚怀王很不甘心,怒不可遏,倾全国兵力,在蓝田与秦军决战。楚怀王想战败秦齐联军,以雪前耻。结果是:再次兵败。楚怀王无可奈何,只好割让两座城池,与秦讲和。(上述史料,参阅《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大预言》21页)

上述文字告诉人们,张仪的“连横”策略能够取得胜利,其教训与经验有二:一是楚怀王的昏庸性“坐享其成”和贪占小便宜,促使他被诱引上钩,他的鲁莽行事,破坏了齐楚友好,促成了齐秦联合;二是盲目发兵与秦齐两军交战,一败,不吸取教训。反而,以倾全国之兵再次与秦齐联军决战,结果再败,元气大伤,不得不割地求和。

136

张仪“连横”策略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告诉人们:不费吹灰之力坐享其成,只能是望梅止渴,总想贪占小便宜,也只能是一枕黄粱。用现代人的话讲:天上不会掉馅饼。

所以,与其说张仪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不如说,张仪是一个专门惩治“坐享其成、贪占小便宜”者的高手。

2、张仪做人质,用计脱险,秦楚修好,说韩王与秦结好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为了推行张仪“连横”之策,保持秦国既得利益,加强秦国势力。于是,主动提出用“商于之地来换取楚国的黔中之地。”以此举与楚国和好。可以说,这是“以地易地”的交易。但是,楚怀王却要求:送张仪到楚国由他发落,便将“黔中之地送给”秦国。参阅《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大预言》23页。

秦惠王深知楚怀王受到张仪欺骗,致使楚国损兵折将、失去土地,又不得不割让城池向秦国求和。若是张仪到了楚国,必死无疑。看着有功之臣去送死,着实有些不忍心。张仪也知道,此次去楚国凶多吉少。但他却视死如归,胸有成竹的说服了秦惠王,自愿去楚国充当“九死一生”的人质。

张仪一到楚国,就被关进了死牢,等待处死。张仪苦思冥想,想方设法从死中求生。他求人找来能够接近楚怀王宠妃的靳尚,授计于他。靳尚以计行事,利用女人贪宠之心理,让楚怀王宠妃郑袖劝阻楚怀王,不能杀张仪。枕头风吹得楚怀王无可奈何,便赦免张仪不死。

令人意想不到的却是,楚怀王听信了郑袖关于所谓的“利害”之劝说,竟然以贵宾的礼遇招待张仪。张仪趁机巧言楚国与秦国结好,有百利而无一害,打动了楚怀王。于是,听从张仪的建议,释弃前仇,与秦国建立友好。

张仪死里求生,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了“黔中之地”。其高超的智慧和善变的能力以及超常的语言表达,让后世的许多外交家望而没及。

张仪在返回的路途中,经过韩国,便顺路游说韩襄王。说服了韩襄王与秦国结好,以获得强秦的保护。韩襄王对秦军两败楚军,心有余悸,只好听从张仪的摆布,与秦国结好。

张仪以身犯险,“连横”楚、韩两国分别与秦国结好,给秦国在对外交往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满载而归。秦惠王非常高兴,封“五邑之地”给张仪,“号曰‘武信君’。”见《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大预言》25页。

秦惠王封“五邑之地”给张仪,足以证明:秦国虽然成为封建王国,但是姬周王国的分封制之封地传统依然存在。

3、说君称王,秦由姬周王国之封地变成赢秦王国

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地(史称秦国)实施“变法”,促使弱秦逐渐变强。但是,既然变法图强,秦孝公为何不称王、将封地变成王国?是因为他认为秦之封地还不够立国的资格,还是他认为保持封地不变就不会招来称王之国的非难,这,不得而知。

《简明社会科学词典》551页说:张仪“又说惠文君自称为王,推行连横策略,”……。就是说,秦惠文君(秦孝公之子嬴驷)经过张仪的说服,才自称为王。自此,赢秦封地变成了赢秦王国,张仪始为宰相。由是,赢秦王国就成了向赢秦帝国转化的坚实基础。

从中国历史性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规律看,在中国,这是封建王国向封建帝国转化的新开端。正是这个新开端,促使着“不师古”的秦始皇,开始创建赢秦封建帝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创新发展的新纪元。

张仪说服秦惠文君称王,标志着赢秦封建王国的建立,秦国由此名正言顺地摆脱了姬周王国“盟誓盟约”的分封制国家体制。此举向各诸侯国宣示:赢秦封建王国的郡县制合理合法,其它王国无权干涉,从而在政治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胜利。

重用张仪的秦惠王一死,失去了强大政治靠山的张仪,被秦国朝野诽谤、诬蔑为“不讲信用,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不可信用之人。各国得知继位的秦武王不信任张仪,“纷纷撕毁连横”之签约,搞“合纵”,以抗秦。张仪用“金蝉脱壳”之计,诱使秦武王派“三十乘”车送他去魏国。不久,张仪成为魏国的宰相。

齐国得知此事,派兵攻打魏国。张仪智退齐军,齐魏两国战争得以幸免。张仪任魏相约“一年左右”,被驱逐。不久病死。

从史籍记载的文物看,后世文字文化人对张仪的褒贬不一。一说:张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不愧是当时“纵横家的杰出代表。”参阅《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大预言》27、25页。

另一说:张仪“惹火尤物”,“一生做的都是煽风点火的事。他为了拆散六国的‘合纵’计划,跑到哪里,哪里就起火;他欺齐、骗楚、讹燕、诈赵、诳韩、哄魏,凭口里那根‘火舌’,烧得六国君臣焦头烂额,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铺平了道路。”所以,“古代英雄豪杰,放火首推张仪,”……。参阅《36计与商战》26页。

笔者认为,赢秦王国统一了华夏,建立了华夏大地上首个封建帝国,应当说,这是给张仪的大智大勇打上了比较圆满的句号。

2018年10月5日16:18:5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