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题型+技巧”的危害

 凡人sypls 2019-01-18

郑良老师在《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从两道习题谈起》中,以亲身经历佐证了一个现象:数学教学中流行着“题型+技巧”,从高一到高二,“这类题目教师讲解、学生训练十来遍,解题程序学生倒背如流”,结果是学生的解法千篇一律。这样的做法,试图通过强化训练达到考高分的目的,非常符合“操作强化原理”。

“操作强化原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一个遭到人们普遍质疑和批判的学习原理,它抹杀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把源于动物学习的规律搬到人类学习活动中,试图通过条件作用的强化,让人对某种刺激形成特定的行为反应。据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大师斯金纳设计了程序教学,把学习分解和编制成详细的行为目录,采取连续渐进法施教。

在“题型+技巧”的教学中,“题型”即“特定刺激”,“强化物”即“分数”,“行为反应”就是对同类题目给出“千篇一律的解法”——“技巧”。虽然郑老师在文中未阐明“教什么”中的“什么”指什么,但他明确地反对把题目归类后再机械套用“正难则反”之类的“思想”(其实算不上思想)解题的做法,值得肯定。因为把解法(即技巧)固化在题型上,再经强化训练使学生模仿并记住,定会导致学生不顾题目具体特征而照搬技巧,使数学的思维训练价值荡然无存。

其实,“题型+技巧”的危害甚多。例如:

 违背数学的基本精神。数学是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显然,“题型+技巧”不可能让学生领略理性精神的奥秘,就连学习中本来应有的直觉、想象、类比、归纳、概括等也鲜有使用,智力上的好奇心和对纯粹思维的兴趣更无法激发,必然导致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

使数学变得难学。数学是自然的、清楚的,数学知识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只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和精要所在,就可把数学教得“精简实用,平实近人,引人入胜”,就能使数学“易学,好懂,能懂,会用”,也就能使数学教育在提升国民的思维素质和创造性上发挥应有作用。“题型+技巧”把知识点生硬叠加,人为制造了大量偏题、怪题,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浅入深出”地设置思维障碍,使原本好懂能懂的数学变成了艰深晦涩的“玄学”。

增加学生的负担。学数学,要解题。这是理解概念、加强概念联系性的需要;同时,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概念间顺畅的联系通道,能使解题思路变得本质且灵活。“题型+技巧”在细枝末节上下苦功,在犄角旮旯里深挖洞,在特殊技巧上捉迷藏,既加重学生负担,更使学生失去学好数学的自信。

导致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不良。我们常常陶醉于学生双基扎实,且把功劳归于“题型+技巧”。殊不知,由于模仿、记忆性学习使用过多,理解、探究性学习使用太少,“对题型,想技巧”的过程使学生没有机会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归纳过程,用概念推理的演绎过程,当他们独立面对新问题时,就会因对不上题型、想不起技巧而败北。至于那些与想象力、创造力相关的问题就更是一筹莫展了。

 我认为,人们热衷于“题型+技巧”的原因是教育功利化,社会、各级政府和家长所认可的“教育GDP”是强大推手。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做法使高雅的智力活动退化成机械的简单劳动,对提升考分可能有效,而对学生成才却是祸根。“题型+技巧”可以休矣!

                                       >>章建跃《中小学数学(高中)》2010年第11期编后漫笔>> 郑良老师《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从两道习题谈起》 

    解题是学习的重要过程,通过解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识;掌握好解题方法,发展思维,可以提高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现在检验学生水平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考试,也就是通过做题来衡量学生的水平,所以学生是否有一个好的未来,解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解题能力是中学生必拼的硬功夫。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超强的解题能力呢?采用目前常用的“题海战术”训练方式能否达到最好效果?  

  

    一、题海战术不可取  

  目前,老师和学生采用的解题训练方法基本都是“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危害遭到批评已很多年了,可是现在大部分老师、学生还在使用。这是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解题训练方法来代替“题海战术”的训练方法。 

  怎样解题学生的学习质量才高呢?实践表明,学生要想提高解题的质量,必须做到下面5点。  

  现在学生可以和这5点做一个对比,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是否拥有良好的做题习惯,能否在做题的时候会有更大的收获。  

  1、你在做题的时候,是否能够在审题的时候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解题的前提。  

  2、你在分析题目的时候,能否做到“三想”,想所涉及的概念,所用到的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信息和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 

  3、你在解答的时候,能否做到根据题意和条件,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如果用到其它学科知识、方法时,如公式变换、数据处理等要细心,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4、你能否在解题后进行总结。下面的7个方面你能做到几个?  

  ① 命题者有什么意图? ② 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 ③ 此题的关键何在? ④ 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 ⑤ 此题为什么这样做? ⑥ 解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 ⑦ 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  

  5、你是否进行积累,积累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积累成集,并且经常翻阅复习。  

  在解题中,只有做到了以上5点,学生的解题能力才会高,学生解题的收获才会大。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做到这5点?怎样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做多少题?做什么样的题?怎样做题学生才能真正的具备解题能力?

  

  二、四种有效训练模式  

  四种有效训练的模式:同步训练模式、方法规律训练模式、错题突破模式和考前训练模式。通过这四种模式的有机结合来训练可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第一、同步训练模式。让学生平常根据自己的课程进度进行训练。  

  同步训练模式中整个题目都是按照知识块来进行分类训练。每个知识块都有基础题、拓展题、创新题等。基础题主要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做到灵活运用、理解透彻。拓展题也是考试中在这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最难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创新题体现在考试的方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符合课标要求,体现对探究过程的考查。针对这些内容我们都给学生列出每个题目的“考查点是什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老师出题的意图,逐步掌握在每一个知识点老师出题的奥秘是什么,从而全面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第二、方法能力训练模式。按照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进行训练。  

  方法能力训练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到一个小阶段时,通过方法能力的专项训练来提高解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方法、技巧的角度再来看待题目、看待知识。学生通过方法技巧的学习,能够不断体会和总结出对于不同知识适用什么样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第三、错题突破训练模式。让学生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错题突破训练模式,让学生在每一个小阶段的时候,都能够轻松的复习自己以前做错的题目,能够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可以逐步缩小自己错题的范围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的范围,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很多好学生都采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学习。

  第四、考前突击训练模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必考题目。  

  考前突击训练模式,是让学生在最后阶段,面对考试前时间有限的情况,怎么办?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把认为最重要的题目、常考的题目在这里给学生,学生在最后的时刻,只要有 3 到 5 天的时间,把这些题目认真的做一遍,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四种模式的配合训练,学生就能够轻松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掌握解题的技能而且不用做很多的题目就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章建跃编后漫笔系列——15.“题型+技巧”的危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