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马逊分析师的行业剖析:企业选品战略分析,运营模式分析,爆款开发流程

 扫地僧一一 2019-01-18

      啊哈哈哈,我希望这篇文章成为所有管理者和开发运营的葵花宝典,本文将给你带来企业战略分析和运营模式分析及爆款流程的内容,铺以简单的例子和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理解他,希望可以指导他家的运作。

      最近两年速卖通,ebay,wish起家的或者前两年亚马逊起家的公司,都是一些偶然的产品,有些是做铺货做起来了,有些是做精品做起来了,国内一些京东和淘宝店铺等因为品牌授权等问题及资本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亚马逊外这几个平台红利期趋势已经下降,而亚马逊在2014年到如今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所以转行亚马逊越来越多,我们先看看下面数据:

    卖家注册数量在去年是70W,2017年月均新增数量10W,意味2017年截至目前今年新增卖家60W了,从活跃占比(一开始就销售产品到结束的卖家数量之间占比)28%,从年活跃卖家站注册卖家比来看则为8%。

       从数据来看存活率不足注册的8%,活跃度不超过30%,如果是竞争条件下引起的情况,那么死去的哪些店铺算起来也真是太多了。

       联系到上述情况,一家店铺的销售,除了政策问题,无非产品市场问题,利润问题消失的,很多工厂和个体户贸然加入,或者去培训班培训了下就加入了亚马逊大军,然后国内淘宝一堆思路立马上亚马逊。比如去年新进来一批淘宝转型做起来的一批卖家,一款产品能疯狂上评300以上,运营上开个小号高价刷FBA空包,空包思维也运用到亚马逊了。。。。但是这些情况最终逃过了亚马逊稽查机制,没能逃过产品命运,库存积压过多闯不过气来,赚回来的那部分还回去亚马逊了,这里不得不又问题回到了产品上。

     近来经常和朋友讨论开发和运营模式,先说精品还是铺货,涉及的不单开发,也是运营问题,我学金融投资管理的,今天就从投资思维角度和经济学来谈谈这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  铺货模式来源于速卖通等平台,一家店铺各种相关不相关产品全部上上去,这种模式存在于完全市场竞争情况下有利可图,且容易分散风险,最好的例子就是买股票时,你不知道买那一股,此时就买很多股,不至于亏那么严重,

    再说下完全竞争,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技术很NB的资金很NB的卖家,那么意味着宏观条件下大家在一个市场下都是同一个技术方法在玩,玩赢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那大多数人都是会采用铺货这种模式入市。

   好了,入市也是要选好时间的,在这个市场还在起步时期,铺货入市最好时期,那么按照这个逻辑,2014-2015年都算是铺货期了。此时铺货选择可以说是正确的。

第二种模式:精品模式,抓住某类客户群体,大人或者小孩,个护或者电子,这种模式需要一定专业技术,类似你把所有钱押了一个宝,亏了就挂了,而且前期很多公司包括上市大企业,人才有限,都是商业流通行业,不会去做真正的市场调查,包含我曾从事的亚马逊分析师职业,说实话,连个问卷调查也做不来的,别说从产品技术和产品需求开发产品了,能做到的也就只能变相的数据化选品和优化选品方面来开发产品了,这事略,继续说,上市公司结构我知道的几家,都是一堆运营新人和开发分开部门的一种沟通模式,完全可以说是继承的铺货模式的队伍结构。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发展精品模式了。但是精品模式产生的效率则是让企业品牌完成市场占有率并提高的一个唯一机制。任何公司都是先平稳度过-----专注某项目赚钱-------分散风险跨行业发展的一个模式。可以这样假设:如果投资10款产品,1款产品精品化成功,则能日销百单以上,并会附加效益,但是铺货100款产品,同样时间效率,在垄断时期的行业中效率每款产品成功几率则很低,日销100单努力点是能做到,但是减去100单产品的各种费用,累不说,减去人工费和物流及产品费用,实现不了成本规模化打折不说,综合利润永远低于卖同一款产品日销百单的一个利润。

      现在来考虑垄断市场的情况了,现在亚马逊很多类目都做了几年的霸占了首页,如果铺货上去的基本上进不了首页,精品化模式有利于优化产品价格和产品功能及需求,铺货进来的产品被市场垄断后基本没有销量。因为垄断的店铺可以以低成本挤压掉铺货的公司,同时其店铺和产品权重及市场占有和客户认可都是高于铺货的。那么铺货就更举步维艰了。你一个新产品20美金成本,你卖40美金,我垄断这个产品后,我可以以低于20美金销售几个月,(这种方式是很多新产品销售时候看的到的),你铺货根本就不考虑跟我做这个产品了。如果你做,你的产品价格比我高也是没什么销量的。

      接下来说你有销量的情况了,假设垄断市场同时进入A和B两家企业,投资各20W,A投资100款产品,B投资10款产品,而电商模式从细节,产品图片,企业活动各个价值链过程都会参与活动,那么A的每个价值链活动在物流啊,运营啊。开发啊。销售啊。管理啊等等都不会比B好,同时分散风险的投资角度来说,低风险的产品报酬也是越低的,那么同样投20W,最终走向成功的也只有B企业了。

     再从客户需求来看,一个消费者喜欢针对自己这个客户群完全设计的店铺。同时2017年竞争对手进入数量和淘汰数量来看,说明淘汰率越高,那么铺货模式死的会越快。

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一:开发对接经理,经理审核后指示运营进行销售,在这里风险控制权在经理,对经理要求高。但是这也是职能所在。

     运 营模式二:开发对接销售,销售决定哪些产品最终上架,由于销售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会趋向于选择低价值产品,最终利润总量低。

     上述模式利弊一看便知。


再说说正常开发运营流程(爆款流程)

A.找到一款评分3.6以上的产品(根据行业产品判断)。

    B.销售具有市场空间的满足你利润额的,一般定义月销1000以上,1W到3W美金收入以上每月的产品。

    C.销售生命周期起步期,具备上升趋势的,满足这两条件做爆款很容易,没满足则看看你的资源是否推广各方面能在成熟期瓜分市场份额,可以的话也上上去。

    D.做好了这些,开始做图片,建模型,工业设计试模。

    E.把握好市场,在衰退前期最好起步期就产品能上架销售。

    F.开始优化关键词和标题和广告(紫鸟类工具反查关键词优化,广告单款产品SKU做3组,自动一组,手动2组(优化组和铺词组),词刚开始以提高转化率为准铺词,抢占亚马逊New release 等标签。至于大词和小词做不做由你产品所属类目竞争程度和产品转化程度及推广策略决定,这个以后说)

   G.发货试样,推品资金预算好,单款预算3000美金广告一个产品,每10组为一个组合,投资3-5款产品合计1.5W美金广告费,至于测评成本和费用则一天3-5单/个产品,产品成本和刷单和测评手法不同这部分费用不同,大致5000-10000美金左右,剩下可见的是利润了,利润率保持25%以上,你一款产品月销1000,30美金计算,月利润7500美金,2个月就收回首期推广成本,至于后期则是变动成本。再说你10款中推3-5,而且你随时根据一个月变动调整推广产品,你的选品成功率很高的。( 期间配合好价格策略或者组合或者功能和附赠改进等,催评等等)

    再来说说,产品见效需要有推广的流程投入,剩下的就是不断优化改进客户需求了,其他的,你就只需要时间了。

   商业模式也是投资模式,铺货模式还是精品模式,最终大势所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