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一条来自英国牛津大学数学研究所官网的消息,引发数学圈震动。“菲尔兹奖”获得者、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的迈克尔·阿蒂亚爵士于当地时间1月11日去世,享年89岁。
阿蒂亚是数学巨匠,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研究领域涉及拓扑、几何、微分方程、数学物理、代数等。他分别于1966年和2004年斩获数学界两大顶级奖项——“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阿蒂亚也是英国最著名的数学家,被称为“英国真正的数学教皇”。 /人物素材/ ◆轰动一时的“黎曼猜想”被证明 话题关键词:关注焦点、敢于发声
2018年9月,阿蒂亚曾因宣布证明了数学界最著名的未解谜团之一的“黎曼猜想”而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为他无法使学界信服。在去年9月24日的海德堡数学大会上上,阿提亚做了一场45分钟的演讲,他花了大量时间介绍黎曼的生平并回顾了历史。他这样评价黎曼:这是一位数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命很短暂,但留下了这一足够影响后世的杰作。直到演讲的第35分钟,备受期待的黎曼猜想证明才出现在观众眼前。阿蒂亚用了一张幻灯片展示了他如何使用反证法证明这一“数学史上伟大的猜想”。
然而,很多专家对这个证明的有效性表示了怀疑。“证明黎曼猜想将让你举世闻名。但如果你已经很有名,那你可能因此声名狼藉。” 阿蒂亚在宣读自己的证明过程前似乎已经预料到灰暗的前景,如此幽默地打趣自己。事实上,外界认为他本已经功成名就,可以不必再冒险。冒着丧失名誉、晚节不报的风险,为了自己脑中的想法勇往直前是否值得?而在当天的论坛上,一位提问者问道:“黎曼猜想真的被证明了吗?”他回答:“这个证明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我可以退休了,这是你们的世界了。” ◆放弃化学选择数学 话题关键词:放弃与选择、懂得取舍
迈克尔·阿蒂亚于1929年4月22日出生在伦敦,服完兵役后进入剑桥圣三一学院学习。1954年,阿蒂亚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先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牛津大学任职讲师、研究员等。
与大多数数学家相似,阿蒂亚在年幼之时便表现出极高的数学天赋,父母也认为他是天生的数学家。但阿蒂亚一开始并没有坚定做数学的想法,而是对化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选择数学还是化学之间摇摆。最后,因化学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他决定放弃化学,转而学习数学。
◆数学和物理学界的“媒人” 话题关键词:跨界、 洞察力
阿蒂亚以几何和拓扑学领域的贡献而闻名,其早期工作主要集中在代数几何领域。受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影响,1959年,他与德国大数学家希策布鲁赫一起创立了拓扑K-理论。这是代数拓扑学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第一个重要的广义上同调理论。
另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是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这是阿蒂亚于1963年与伊萨多·辛格合作证明的。该定理在复几何、泛函分析以及理论物理学中均有深远的应用,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成果之一。也因为此,两人于2004年共同获得“阿贝尔奖”。
20世纪70年代后,阿蒂亚的兴趣转向物理学的规范场论,着力研究瞬子和磁单级子的数学性质。近30年来,低维拓扑学和无穷维流形几何学的研究受到量子场论和弦理论的极大启发,而阿蒂亚是这个新兴领域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阿蒂亚可谓是数学和物理学界的“媒人”,对不同的知识有着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晚年也一直活跃在学术领域。他对于“黎曼猜想”的证明,也是从物理学中寻找灵感。 ◆晚年冒险且“失去理智”的举动 话题关键词:敢于冒险、质疑声
人终将离去,阿蒂亚也似乎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在生前的最后几年中,他做了很多冒险且被人称为“失去理智”的事情。
2016年,当时87岁的他给出了“6维球面上不存在复结构”的证明,备受质疑。
2017年,88岁的他将长达255页的法伊特-汤普森定理的证明简化成了12页,但15位领域内的专家对此表示怀疑和沉默,这份证明也未被任何期刊发表。
2018年,他声称证明了“黎曼猜想”,再次引起轰动和质疑。
不过,对于质疑和不解,阿蒂亚并不在乎,他在意的是问题是否被解决或被证明。“一位离开物理领域而成为神学家的朋友告诉我:你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尽管勇往直前,去思考你想思考的事情。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已经得到了所有我需要的奖牌,我还会失去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冒着一个年轻学者不敢冒的风险。” /经典语录/ 01.数学的疯狂之处就在于灵光乍现的瞬间。
02.通常是在睡眠中,因为睡眠是一个人最心无挂碍的时刻。天知道那些灵感都是从哪儿飘来的。当你想抓住灵感,把它们框起来,迫使它们变为现实,它们就消弭了,只留下徒有表象的外壳和笨拙的解读。”
03.当你发现真理的那一刻,真理也在那里静静地注视着你。你无需刻意寻找,它就在那里,熠熠生辉。”
04.所有科学都来自于人们对有趣的、非常规道路的发掘。你必须灵活前进,允许他人做不同的尝试。然而这很难。人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前程,最终浑浑噩噩随大流。这是现代科学最糟糕的地方。幸运的是,当你到我这个岁数的时候,就不会再理会这些了。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05.最重要的阶段是理解,而不是写。证明的过程并不意味着理解。一个人可能洋洋洒洒写了长篇大论来论证,却不明白为何能得证。而想要理解这一切,就必须对问题有种本能的直觉,你必须要去感觉它。”
/人物速写/ 功成名就后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阿蒂亚曾在耄耋之年一次次挑战数学难题,也一次次受到质疑,更因宣布证明数学界最著名的未解谜团之一的“黎曼猜想”而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难能可贵的是,阿蒂亚并不惧怕因此丧失作为一个数学家的名誉,“我的名誉是作为一个数学家而建立的。我已经得到了所有我需要的奖牌,我还会失去什么?”
尽管他的黎曼猜想证明受到诸多人的质疑,但这位89岁的老人更像是一位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小男孩,对未知依然充满了热情。他曾写下过一首名为《梦》的诗,“在白日,数学家们严谨地仔细地检查他们的方程式与证明。但在夜里,在满月之下,他们沉入梦乡,漂浮在星辰间,惊叹着天空的神秘:他们在梦中得到灵感。没有梦,就没有艺术,没有数学,也没有生命。”如今,阿蒂亚带着未解的数学之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世界将铭记这位在耄耋之年依然挑战着数学难题的“冒险家”,他的精神将会激励人们继续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