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我的壶!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1-18

台湾茶艺大师范增平认为,

一把好壶应具备7个条件:

质地细腻,耐高温,吸水性强,

具有透气性,无窑的气味,传热慢、能保温,

愈泡愈发光润。

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

非紫砂壶莫属。

......

在各式各样的茶具中,质朴温润、文静高雅的紫砂茶具独具一格,并且成为举世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风格和气质的茶具。

人们一般爱说它泡茶不走味,盛暑不易馊,茶水纯郁芳馨;耐热性能好,寒冬时节注入沸水而无炸裂之虞,还可文火炖烧;传热缓慢,端提不烫手,对嘴不烫口;造型简练大方,风格超凡脱俗,使用越久,色泽越发光润古雅,意韵越发深厚沉郁;历代文人雅士参与设计和书刻铭文,使其更具有艺术价值。

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提到:“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豫闽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也。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

认为紫砂壶是最好的茶具,不独周高起一人之见,古今中外有识之士多有同感。

冯可宾《茶笺》:“茶壶陶器为上,锡次之。”

文震亨《长物志》:“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李渔《杂说》:“茗注莫妙于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羨,是人而知之矣。”

奥兰田《茗壶图录》:“茗注不独砂壶, 古用金银锡瓷,近时又或用玉,然皆不及于砂壶。”

紫砂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珍视,是中国茶文化和茶具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茶具作为茶饮形式的载体,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中,派生成对茶文化系统本身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次生文化。没有茶具,就不会有茶饮的文化品位;没有茶具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提高。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茶具的精华,引导着茶饮形式在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中蓬勃发展,折射出华夏文明的光辉。

紫砂壶的风行,打破传统繁复的茶饮程式,一壶在手自泡自饮,文人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可以在体验紫砂自然的生命气息的同时,使思想在无限的精神空间中任意驰骋。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

其中的“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倒是能够借来体现当时文人用紫砂壶品茗时心灵获得暂时自由的情境。能够给人以平和、闲雅、质朴、温馨的内在感受,与心灵息息相通的东西,其价值自然胜过金银珠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