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成水教授——《呼吸危重症介入诊疗年度回顾与展望》

 秋月无边1030 2019-01-19

“介入之重症,重症之介入。”



报道及受访专家|陈成水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整理|荣荣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日前,首届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年会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隆重召开。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成水教授,作为呼吸危重症介入诊疗学组组长,分享了学组的年度进展及未来展望。会后,《医学界》有幸采访到了陈成水教授。


陈成水教授接受医学界传媒采访


去年12月5日才刚刚成立的呼吸危重症介入诊疗学组,虽然是个年轻的学组,却整合了呼吸危重症与呼吸介入两大现代呼吸疾病中的最重要支柱。作为学组组长,陈成水教授表示既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


呼吸危重症介入诊疗与多个学科都有交叉:


呼吸介入当中包含着重症诊治,包括大咯血、严重气道阻塞、气道瘘、气胸、术中麻醉和呼吸控制、术后复苏等;


危重症当中也包含着呼吸介入,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维护、重症肺炎的病原诊断和治疗、ARDS诊断与治疗、重度哮喘及慢阻肺的治疗、肺栓塞的治疗等。


在这些领域,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听陈成水教授细细说来。


大咯血


随着接受呼吸内镜诊疗人数的日益增多,以及各种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临床工作中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发生率亦逐渐增高,并成为支气管镜诊疗操作所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2016年由李强教授牵头撰写了《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指导临床相关大出血的处理。


那么,目前在临床中如何处理大咯血?共识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修订……“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陈成水教授表示。


对于大咯血的气道内治疗,首先要遵循“先健侧、后患侧,先健支、后患支”的气道清理原则;主要处理方式包括:支气管灌洗法、局部应用凝血药、球囊堵塞法。


其中内镜下球囊导管填塞法,应用球囊导管,经支气管镜或硬质支气管镜将球囊充气后填塞出的叶或段支气管,治疗咯血。紧急情况下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倡推广。


双腔管支气管插管


单腔管气管插管


其它腔内方法还包括生物胶、支架、APC、硅胶栓、激光、冷冻等。


严重气道狭窄


气道支架能即刻缓解气管狭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被许多医生认可和应用。很多情况下,因气管狭窄严重,同时痰多而稠厚,或咯血,可突发引起气道近乎完全堵塞,而致患者窒息,如处理不当可致患者死亡。此时需要行紧急气管支气管支架植入,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而如何建立床旁支架置入处理体系,如何将这一技术在县级医院规范与普及,如何开展放射粒子金属支架的研究等,就成了我们下一步需要探索的内容了,陈成水教授谈到。


同时,操作过程中麻醉及其深度、辅助呼吸的方式、介入治疗的时机、治疗技术与方法的选择等,都需要我们多中心或前瞻性的研究来规范。


陈成水教授接受医学界传媒采访视频


气道瘘


随着各种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和病人生存期的延长,气道瘘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虽然这期间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处理经验,但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指导,“我们有很多'高大上'的技术,但大多是经验性的总结……缺乏循证医学依据。”陈成水教授表示。


根据不同气道瘘的大小、部位、性质,处理方式也不同,包括保守治疗(引流、营养、抗感染、体位)、外科手术(切除、修补、组织移植)以及腔内治疗(塞、堵、封、补),需要我们灵活应用。


其它


目前,呼吸危重症介入诊疗领域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需要多中心的协作去完善。除了前文谈到的几个方面,还包括气胸瘘口的探查及封堵、麻醉相关问题,以及危重症中涉及介入的相关诊疗(人工气道的维护、重症肺炎的病原诊断与治疗、ARDS的诊断与治疗、重度哮喘及慢阻肺的治疗等)。


因此,在谈及如何建立呼吸介入危重症救治体系时,陈成水教授表示需要通过拓展技术范畴、扩大学科领域、整合专业团队,将介入呼吸病学与呼吸危重症应更好地融合。


未来,呼吸危重症介入诊疗学组的工作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通过学组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与创新;开展技术规范及推广,包括共识或规范、示范录像、培训,以及专项技术专题研讨会。



专家简介



陈成水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院长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

浙江省介入肺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支气管病及介入肺脏病学会常委

卫生部呼吸内镜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内镜医师协会常委、呼吸内镜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介入肺脏病学组委员

中国介入呼吸病创新产业联盟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