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咳嗽,一周痊愈

 稻镇江 2019-01-19

一位朋友(女,26岁)咳嗽一年多,西药、中药吃了大半年,效果不佳。主要的症状有:咳嗽,胸闷胸堵,怕热,颈背拘紧,烦躁易怒,咽喉中感觉有点痰,但咳又咳不出来,吞又吞不下去,等等。

 

这次咳嗽是由一年多以前的感冒引起的,当时没去看医生,以为喝了点咳药水就会自然好,结果胸闷气喘,反反复复,越拖越久,越久越烦。后来多次找过医生看病,吃药一大堆,就是不见好。

 

108日,她问我开方治疗。我开麻杏石甘汤+排脓散+半夏厚朴汤+葛根、旋覆花。一剂咳减,三剂后咳止,自我感觉状况比以前好了很多,七剂后除了还有点痰以外,诸症消除。1017日,我再开资生汤+排脓散三剂善后。

 

方子组成:炙麻黄15克、杏仁15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45克、白芍20克、桔梗15克、枳实15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厚朴15克、生姜20克、苏叶9克、旋覆花15克(包煎)、葛根30克。水煎服。

 

开方思路:

 

1)患者脸上和上半身多汗,咳嗽气喘,痰稠黏,是比较典型的麻杏石甘汤证。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26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第27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故用之,剂量为:炙麻黄15克、杏仁15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45

 

2)患者自我感觉咽喉中有痰,但又咳不出来,吞不下去。这与《金匮要略》中第二十二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的情形高度契合,用之甚妥!我用的剂量是:半夏15克、茯苓15克、厚朴15克、生姜20克、苏叶9克。

 

另外,《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对这种情况也有一段比较精彩的论述,其中说到“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

 

3)在以上两方的基础上,我还合上了排脓散方,该方也是《金匮要略》中的方子,主治以痰黏稠难咯为特征的疾病,并有解痉止痛功效。剂量为:白芍20克、桔梗15克、枳实15

 

4)方中还加了旋覆花一味药。旋覆花,味苦、辛、咸,性温。入肺、肝、胃经。功能:消痰、行水、降气、止呕、软坚。主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大腹水肿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旋覆花花瓣很细,要用纱布包裹同煎,以免刺激呼吸道引起咳逆。

 

5)方子中自然包含了芍药甘草汤,再加上葛根30克,可以有效缓解患者颈背拘紧的症状。

 

6)开资生汤+排脓散三剂善后,意在健脾养胃,清痰消胀,清除余邪。方子是:怀山药30克、白术10克、鸡内金10克、玄参10克、牛蒡子6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桔梗15克。



【小编点评】

应作者的强烈要求,来点评一下,班门弄斧了。


首先,讲一下病程的问题。按照《伤寒论》的说法,第一日在太阳,第二日在阳明,第三日在少阳,当然这个“几日”是个约数,那这个病人都病程一年了,西医是诊断慢性病了,那我们还用三阳的方子,对吗?这个具体多长时间仅供参考,有些病了几年还是病在太阳,依然是用太阳病的方子,关键还是根据症状表现、四诊合参来辨证。


再讲一下为什么感冒会拖了一年还不好。西医开的一些止咳药水,当然种类非常多,也不知吃的什么,但有一些是止咳水是含有中枢性镇咳成分的,就是强力的把你的咳嗽反射给镇住,不让你咳,把那个反射弧给你打断。但是我们人体咳嗽其实不全是坏事,它是一个自然反射,通过咳嗽把有些痰涎之类的病理产物给排出来,所以强行止咳不是办法,里面的病理产物不排出来,邪气出不来,被强行压在里面了,这个邪气随时还要出来作乱的,所以就会出现症状暂时好转,但过几天又回来了,反反复复不能断根的情况。


再统观这个患者的情况,一是感冒余邪未尽的问题,二是有痰堵在咽喉部位,三是气郁比较明显。对应西医的病名,应该相当于“慢性咽喉炎”,她的痰、咽喉刺激、吞不下、吐不出这些症状,部位主要集中在咽喉部位,检查肺部、气管这些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第一把邪气发散出来,用了麻杏甘石汤,里面的麻黄、石膏这些都是有向外发散作用的,有烦躁、怕热这些考虑是有热象,选用的是适合热邪的麻杏甘石汤。


第二,针对咽喉部位的一些顽痰,用了排脓散。排脓散的适应症是针对有出口的排痰、排脓,所以鼻涕、痰涎这些可以用,外伤有破口的情况也可以用。但一些漫肿无头的包块、囊肿之类的就不太适合。因为排脓散的作用就好比强力的把一些死水挤出来,像拧毛巾一样,如果挤了那边又出不去的话,就会出现其他一些不好的问题,使用时注意鉴别。


第三,气郁在咽喉部位,《金匮要略》有个专病叫“梅核气”就是说这个,“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就是讲有一块很烫的肉被你吃进去了,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来,喉咙那里总觉得不舒服,甚至是难以描述的不舒服,还不一定有痰,经常咳也咳不出什么。这个其实是气郁的表现,年轻女性多见,病程长了之后也很容易出现各种郁结,要把这些郁积的不好的气疏散开来,那疏散的路径就是上下分消,还有中焦斡旋不再多产气。半夏厚朴汤的几个药,厚朴是往下走的,苏叶、生姜往上往外发散,半夏、茯苓则在中疏散痰饮,气随痰消。


还有加了一味旋复花,《中药学》上讲“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旋复花用于咳嗽是比较常用的,我理解也是取其降的作用,把气降下来,气不往上冲就可以扼制患者自己描述的“咽喉部位敏感,要抖一抖”的那种感觉,也就止住咳嗽了。


最后总结,韦作者开的方子都切中病机,用药精当,功力深厚,药到病除,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