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文章诗词为什么放到现在还是押韵的呢?读音上是怎样步调一致的呢?

 青青i43vizd9qb 2019-01-19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深奥,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称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现在的共同语。他是以北京话为基础语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也就是说,普通话属于共同语的一种。


汉民族共同语自古就有,先秦时期称通语,明清称官话,民国叫国语,新中国后叫普通话。所以说古人作诗写文可能是有各自方言的影响,但是大部分还是受共同语的影响大。就像古人做官什么的基本上都要会共同语的。


其次,押韵这个问题,又可以另起一篇了。由于语音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语音又会发生不同变化,但是作诗用的韵,用的一般是韵书里的韵。比如平水韵,广韵,切韵什么的。就像武则天那时候的科举考试,学子们就要用唐韵来押韵。各个时期有不同,不过整体上还是相同的多。


至于为什么现在读起来还是押韵呢?这个问题感觉太大,分几种情况吧。有的是因为语音的整体规律变化,比如这个韵部可能读音跟古代都不一样了,但是这几个韵的变化一致,所以还押韵。有的则是因为语音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比如粤语里押的是ong 普通话读也押韵押的是ang,粤语的ong跟普通话的ang有对应关系因为现代的各个汉语方言有同源关系,有同源关系的语言,一个特点是在语音上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但是这种对应关系不是每个字音都一一对应,还会受词汇扩散,语言接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这里还是显示了一些对应关系,粤语里读ai的,跟普通话的shi的韵母以及di的韵母有对应关系,用普通话或者其他汉语方言来读古诗,虽然实际语音跟古代的语音不同,但由于具有这种对应关系还是会在某些情况下押韵,某些情况下不押韵,这主要跟各个方言的演化规律有关。所以很可能诗人写诗的时候,他读起来已经不押韵了。因为经过时间变化,同一个韵部的读音可能分化了。


附本人的几篇作品:

垂钓

手持鱼竿河边坐,目盯水面红浮标。

都市喧哗耳不闻,垂钓乐趣自知晓。


春花如梦

春风春雨春色满园,花开花艳花香袭人。

如诗如画如人心意,梦里梦外梦想成真。


咏柳

柳条低垂随风摇,片片柳叶似弯刀。

千树万花欲争春,柳絮如雪漫天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