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为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省中医药局制定了《广东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 方案提出医疗机构要推广医务社工服务,完善医务社工岗位及管理的相关制度,到2020年底,全省至少90%的三级医院设立医务社工岗位,30%的三级医院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 未来如果更好地促进医务社工发展,推动医院和社工之间更快、更好地探索出合适的合作模式,将成为医务社工领域重要的课题。 启创在2009年先行先试,探索医务社工的本土化路径,在广东省荣军医院开启了第一个医务社工的项目。2011年继续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承接医务社工项目。近年,机构陆续与广佛多间医院开展了医务社工的合作项目,从医患关系、到病人情绪疏导、病友团体培育、救助资源链接、医院社区无缝接轨等多个不同的维度分别在不同的医院展开了服务的探索。因此,为了更好地总结和进一步推动医务社工的发展,启创在2018年11月15日,举办了一次名为“共筑大湾医务社工路”的医务社工圆桌会议。 中山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学院程瑜教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原副书记周翠谊、深圳市儿童医院社工部副主任吴文湄、广东省中医院团委书记杨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团委书记吴文博、乳腺科护长邓艳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护士周姑娘、启创执行总监黎玉婷、启创医务社工团队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通过项目经验分享、自由讨论等方式,嘉宾们在积极、充分的讨论中共同探讨了医务社工在医院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医社合作更有效地帮助病人康复和提升医院的优质服务。会议上满满的干货,小编为大家划出了其中 一部分重点。 “政府+医院+社会”的高配版混合模式 深圳市儿童医院医务社工部副主任吴文湄分享了深圳市儿童医院(简称“深儿”)10年的医务社工经验。深儿是深圳市首批购买医务社工岗位的医院,目前工作模式为“政府+医院+社会”混合模式。目前医院编制内社工有5位,此外还有2名岗位社工,以及10名项目购买的社工,三个团队各施其职。 深儿的医务社工可以说是行业的标杆,除了充足的人手配置外,最大的亮点就是医院成立了一级行政职能科室社工部,由院长直接分管,推动和统筹医院的慈善工作和义务社工工作。其中吴文湄是社工部副主任,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因此对于社工的专业能力以及定位有着充分的认识,而社工部的定位也特别的清晰,在制定服务规范和流程、统筹协调院内外系统、链接资源策划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医院的医务社工工作,从设置购买项目,到前线的服务规划,多年来都在清晰的目标定位下,在严谨的规范和标准中持续发挥着医院所期待的作用。 充分信任社工团队的领导 广佛医务社工主要以项目购买形式为主,佛山的南海人民医院更是最早开始以项目的形式探索医务社工的服务模式。 南医原副书记周翠谊当时分管医务社工工作,她回忆到,探索的过程有很多挣扎,但是欣慰的是开了一个好头,这些年来,“没有白做”,而且7年间获得了不少社会各界的肯定。 周书记说,她走到哪都跟大家说“医务社工”,慢慢让医护人员接受了医务社工,意识到这个领域是他们不熟悉的,和医务社工跨专业的合作是很好的。 为了给医务社工项目服务提供参考内容,周翠谊作为编委参与编制了《佛山市南海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从服务管理、服务开展、服务评估三方面制定标准,对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工、医务社工站、服务对象、服务目的、服务内容做出了界定。 该标准目前已实行三年,成效初显,平衡了不同持份者的需求。但周翠谊指出,该标准只是起步,尚需探索完善。 医务社工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我们科室护理团队只有10个人,工作量很大,虽然很有干劲想为病人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医务社工的到来补充了我们遗憾的部分。我在科室做了一个调查问卷,显示医护人员对社工工作认同度非常高。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心理辅导、开展各种系列活动,我也能感受到他们给病人带来了的实实在在的帮助。”广医二院乳腺科护长邓艳娟分享道。 同时,邓护长还用了四个关键指标(癌因性疲乏、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对医务社工介入医院服务的认同情况),说明了启创医务社工团队进驻医院后的服务成效。 这是一个可喜又惊人的发现! 科室护理通过与医务社工合作,明显改善了乳腺癌病人中重度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获得医院品管圈比赛第一名,还代表医院参加了广东省品管圈大赛,获得优胜奖。 启创执行总监黎玉婷认为,从患者层面,医务社工能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从政策和资源链接上给患者在经济上提供援助,发展病友互助团体给予同伴的力量,提高患者的医从性和信心。社工通过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院外的支持性服务,协助他们出院后的康复,可增强患者及家属与疾病共存的信心与能力。 吴文湄称,通过调研发现,医务社工在深儿医的开展其中一个Vcare服务让9成以上的家长和患儿的压力有极大程度的舒缓,并且提高了家长和患儿对医院整体的满意度,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医务社工面临不少挑战 如何让医院有动力购买社工服务? 医务社工服务在发展的同时仍有漫漫长路,医务社工进驻医院开展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讲仍是陌生的,甚至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不了解志愿者、义工、社工三者的区别,更不知道社工在医院可以发挥的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今年刚购买了医务社工项目,虽然购买金额不大,却是杨敏书记辛苦了多年的结果。杨敏认为,很多医院购买社工服务只是为了完成指标,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没有认识及发挥到医务社工的作用,让医务社工兼顾很多行政工作,滥用岗位社工。因此,她坚持医务社工只做专业事,挑选最理解医务社工的科室首先开展试点,确保项目发挥它该有的功效,她也确信只要“用得其所”,是可以带来很多显性的效果的,如可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病床的周转率,让医疗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此外,医务社工通过承担起原由医护人员兼顾的资源链接和整合,让医护人员回归到医疗专业本身。 然而,现场也会提出,一个陌生的,又难以量化考核的专业,对于自然科学出生的医院领导来说是很难说服的一个事物,这成为很多医院对购买医务社工服务望而退步的原因。 中大人类学与社会学学院程瑜教授认为,缺乏考核标准也会导致医务社工待遇很难得到提高,对高学历人才缺少吸引力,在跨专业协作上难以达到医院的高标准,需要尽快制定购买标准、服务标准、社工等级评核标准。 怎样培养医务社工也是一个难题,医务社工目前面临着缺少医务知识的困境。程瑜观察到,如果社工不了解医院的一些基本学科,很容易给医院工作添乱。 启创医务社工对此也表示认可,为了更好地服务医院,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医务社工进驻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随医生查房和参加医院的医务培训,了解相关医务知识。只有懂基础的医务知识,才能理解医生的决定,更好地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向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康复支持。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李佑波讲师建议,国内的医务社工如果要发展,需要去了解医院的整个管理体系和细分流程,找到可以替医生和护士分担的部分,进入医院服务流程,就可以很直观让医院看到医务社工的作用,真正融入医院。 同时医务社工也应该学会用医院和医生感兴趣的话语体系说明医务社工的工作,如用一些的显性指标数据,像提高了病床周转率、给医护人员提供了怎样的帮助、节省了医护人员多少时间等。直接告诉医院医务社工能做什么,以及有什么成效。 现场讨论的干货实在太多,小编不能一一呈现。 而这次的圆桌会议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个“学习小组”将会持续开展大湾区医务社工实践探索,期待 “学习小组”的下一次聚会,也期待下一次有更多实践者和专家的参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