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老师讲伤寒论187条

 传播_中医馆 2019-01-19
​第187条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脉应浮紧,是表实,是津液充斥于体表所以脉浮紧,脉里面充血,一摸脉紧,现在脉浮缓,弱,这个是津气不足于外,这说明里面有留湿留饮的情况,方才不讲了脾为胃行湿,湿输送到表,脉络就紧,如果由于胃虚不能够布其津液而为湿停留在内,所以外边的脉缓也不紧,这个伤寒就是没有汗,那么这一节你们可以回头看看大青龙汤证,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停湿有水气这类的表证,虽然无汗像伤寒但是脉不紧而缓,也是停湿,这一句隐含的就是留湿于内而津气反不足于表,所以虽然是无汗像是伤寒的证形,
但是脉浮缓,手足自温者,手足就是四末,离人身最远,寒热验之于手足,这是最普通的鉴别法,那么胃虚有寒,阳气不达于四末,阳气就指的津液,血液,手足就凉,反之胃气强有热手脚就要热,可是真正阳明病的热不光手足,一身手足俱热,咋们前面讲身热汗自出,全身没有不热的,那么现在只是手足自温,里头热是热了,但是里头有停湿停水的情况,所以说系在太阴,里证有两种,一种内里停水,还不能够收涩,上吐下泻就是后头要讲的太阴病,一种是胃肠中燥,而发生胃家实的阳明病,这条说原来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是病传里了,可是只是手足温,脉又有停湿之象,所以系在太阴,因为古人说太阴停湿,太阴脾脏,所以出现那么种解释,又有湿又有热,湿热相遇,如果是系在太阴,停湿在内的话,那么身能发黄,咋们讲的黄疸是瘀热在里,瘀热在里的意思是就是又有湿又有热,瘀热湿叫做瘀热,那要发黄疸的,可是若小便自利者,小便自利有两个问题,一个小便自利,湿得以下泻,湿去热流,这不会发生黄疸的,不能够为瘀热啊,另一个小便不利为系在太阴,热瘀湿就要发黄。为什么小便自利呢,这是讲水火进退啊,同是邪陷于肠胃之里,如果火进而湿退,就为阳明病,火进者,湿自然退,所以阳明病出汗也是这个道理,阳明病大便硬小变自利,也是这个道理,自利就是频,多,那么就是因为内里有热的关系,如果小便要是不利呢,里头是系在泰太阴,水湿不能去,热瘀湿就要发黄,如果热胜于湿,小便自利,水去而纯粹有热这就到七八日大便不通了,所以为阳明病也,这段相当地好,这段说明一个病位都是胃肠里头,有两种病发生,常常的这两种病可为阴可为阳的时候,同时由太阳病传里的时候,如果火进水消,这要发生阳明病,如果水进而火衰,这要发生太阴病,所以他特意搁这一节很有道理的,所以太阴病和阳明病就是一个部位两种病,可是在湿和水火互相进退的时候,如果火也有湿也存在,就能发生黄疸,在太阴病也有这一节,黄疸后头要讲,此篇为阳明病,为什么要讲讲太阴呢,阳明病主要是热盛津虚,阳明病的死亡也是津虚之厉害了。阳明病不死人就怕热实而今夜已经虚得不得了,这时候难治,攻仍不行了,不胜药,补,越补火越盛,所以这时候可以死人,后头都有,我略略先说说,后头有很多都讲水火进退的这种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