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月里的年俗,唤醒我们对生活的尊重

 共度朝夕pclwol 2019-01-19

都说当今的年味越来越淡,家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使团聚,无聊不走心的话聊和消遣难以唤醒我们的热情,风俗的传承因为生活条件和环境变得有限,却也失去了往年的热闹与珍惜。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家人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能有限,一些被遗忘的年俗仪式,希望可以唤起我们对生活和身边重要的人们的敬重,让爱越来越长久~


一般来说,过了新历年,农历春节也就不远了。


现在已经进入了腊月,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就意味着到了农历年的年尾。



“腊月”二字由来久远。

古代,人们把岁终祭祀祖先、祭拜众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祭奠仪式称为“腊”。


又载:“阴历十二月也,以是月腊祭百神,故谓之腊月。”


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在传统民俗中,腊月的讲究与禁忌很多。

 

从月初到月尾,每隔几天各地都有一些特殊的习俗。




腊 八


腊月初八,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古代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俗称农历小年,也有地方称腊月二十四是小年。

 

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灶王爷要上天禀报这一家人的德行,让玉帝赏善罚恶。


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准备好供品送灶神上天,其中最重要的是糖果,又甜又黏,让灶王上天之后嘴巴被黏住,说不了坏话。


吃了祭灶的糖瓜,拜了灶老爷,就要热火朝天地投入迎新年的忙碌中了。


明万历元年 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 图片来自观复博物馆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之灶王形象




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


按民间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在腊月里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五


 

这一天,许多地方都要做豆腐。

“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自己做豆腐,而是常把剪好的“福”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这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希望幸福、福气来到家里。

 

在古代,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还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视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福禄寿”三字》轴 清 慈禧太后御笔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腊月二十六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在古代,所谓杀猪,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在许多地方,“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

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很多人在这一天期盼的。


柏枝熏腊肉


腊月二十七


 

过年迎来送往,要招待很多亲戚朋友,所以除了猪肉之外,还有准备鱼肉、鸭肉以及其他装饰、待客之物。

 

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

 

由于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所以,各地的集市在这一天都十分红火热闹。


印版五子夺莲年画 印版 近现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八这一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因为正月初一到初五传统是不能动火的,因此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的食物,发面不容易坏,正月里人们一热便可入食。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八会打糕蒸馍贴花。


唐代点心



腊月二十九


由于次日就是大年三十,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这天也会异常忙碌。

 

这一天也叫“小除夕”,一般是来往拜访,这叫别岁,亲戚邻里之间互相交换糕点,交流感情。

 

人们还在户外焚香,叫“天香”。

 

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腊月二十九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

 

告祭祖先,不仅仅是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卷 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爆竹等。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而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


郎世宁《弘历雪景行乐图》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腊八到年三十,每一项习俗里,每一个节气里,都充满了新年的仪式感,知道了这些过年习俗,年味儿越来越浓,团聚时刻也越来越近,仿佛已经远远看到了家里那一抹炊烟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