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从一个农民一步步登上皇位的,与他一样起步的也唯有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了,但刘邦的身份却稍微比朱元璋好一点点,至少是一个亭长身份。虽然刘邦也做了一些斩杀功臣的事,但相对朱元璋来说,就显得十分平和了。 朱元璋在位期间,杀害有功之臣数量也是惊人的,可以说有功之臣差点就被杀光了。除了汤和以及留给朱允炆的耿炳文之外,其他人几乎都死在了朱元璋之手,这在开国皇帝当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而让朱元璋登上“刽子手”之位,还有他的一项政策——反腐倡廉。只要贪污60两银子以上的官吏,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别无他路可选。在这期间,朱元璋一共斩杀了共计15万贪污的官员,这样的数量可是惊人的,也不是所有的皇帝能有这样的魄力去做这件事。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惑,朱元璋既然杀了这么多人,那些人为何没有站起来进行反抗?为何明朝却还能屹立几百年时间,却不像秦、隋两朝一样短命? 一、制度问题 秦朝、隋朝时期离明朝很远,可以说明朝在建立之初,曾以他们作为一种参考,不论在制度、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方面,都要远超于他们。秦朝灭亡是基于长时间的动乱,百姓对于秦朝并没有归属感,对于制度也是在慢慢摸索当中,没有任何的参照物可以模仿。贾谊的《过秦论》也说明了秦朝灭亡是因为制度不完善,只知通过严酷的律法限制百姓,却没有思想来教化众人。 而隋朝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隋炀帝杨广做了一件功在千古,弊在当代的事。如果他是一位第三任或者第四任皇帝的话,也许隋朝就不会这么快灭亡了,就如汉武帝,他在前人的慢慢积累下,厚积薄发,才做出了千古一帝的举动。但隋朝的底子还不雄厚,杨广穷兵黩武将民怨积攒到顶峰,才导致灭亡的下场。 反观明朝,在制度上可以沿用宋朝制度,丞相制不行、中书省不行,朱元璋就直接亲设四辅官,还不行,就直接套用宋朝制度。这一点从清朝身上体现的更为彻底,清朝很多治国制度,基本上都是照搬明朝制度。所以明朝相比于秦隋两朝,有着先天性的优势。 二、民心所向 纵观秦隋灭亡,皆是因为百姓对整个朝廷没有任何的归属感,想要吃一口饱饭都很难,日子都过不下去了,焉能不造反。只不过当时一些世家子弟趁着这个机会,将前朝推翻建起自己的王朝。对于当时来说,世家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可以左右朝廷的政令。 反观明朝初期,朱元璋虽然杀了很多人,但百姓却十分清楚,这杀的人都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甚至百姓还有权力进行上访。为了让百姓有发言权,更是在午门外设立了“鸣冤鼓”,若是在地方上受了冤屈,可以直接上京鸣冤告御状,这在中国历史上可是极为少见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句话并不是随便说的,秦隋灭亡也可以理解为“实验失败”,但朱元璋所为,却是真的在为百姓谋福利。不过对于酷刑,晚年的朱元璋也明白过来,绝对的酷刑也存在着巨大的弊端,也开始有意识的进行改正,这一点在很多皇帝中是极为难得的。 晚年时期,朱元璋也开始逐步将锦衣卫的特权一一废除,还有当初发明沿用的残忍酷刑也都废除,更是选择了仁慈之主朱标和朱允炆,也希望通过他们用仁慈的手段来改善一下这其中的弊端。 综上所述,也不难看出来,明朝为何能够屹立276年之久,只不过在明朝末年时,却又走上了每个王朝都会犯的相同错误,让百姓无力生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这样,明朝被李自成这样的农民起义推翻了。 (感谢大家欣赏,后期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