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云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让人伤心,他能不能不斩?

 tng1959 2019-01-19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朝云,每天带大家重温三国故事,领略英雄事迹。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一个神仙的存在,他足智多谋,谈笑间便能够将敌人打击得粉身碎骨。他拥有无可匹敌的智慧,他设计的圈套,他想出的计谋几乎没有人能够逃得过去,因此在他的指点之下,蜀国取得了无数次的胜利。他既能凭借自己的言谈阔论。舌战无数的。外观也能够。站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就没有他做不成的事,他是完美的存在。如此一个杰出之人,却哭的那么伤心,那么难重马谡,也准备重用马谡这个人。

诸葛亮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这个朋友家里有五个兄弟,最小的兄弟叫做马谡,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后来这个叫马谡的小朋友长大了他熟读了所有的兵法,并且将其烂熟于心,还有了一套自己的作战理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家。长大之后的马谡经常与诸葛亮进行交谈,他的一些独特见解让诸葛亮十分的佩服,因此诸葛亮认为马苏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他非常看重马谡,并且想要让马谡发挥他自己的才华,让他领兵打仗这个大将军。

虽然诸葛亮是好心想要马谡为国效力,而且马谡也确实有一套对于行军打仗的见解,但是诸葛亮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行军打仗光读书是不行的,战场是千变万变的,战机是稍纵即逝的。马谡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也从来没有进行过实战。他虽然读过了那么多的兵书,知道了那么多的兵法,但是却从来没有实践过,没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战场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诸葛亮忽略了这一点,在他看来马谡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因此才对马谡委以重任。诸葛亮是一个文臣,他的兵器就是他的那一张嘴,他能够用自己的言语战胜其他的人。当然他也会对和他一样高谈阔论的马谡有好感,所以他才会重用马谡,让马谡去上战场。

不过战场上的马谡果然辜负了诸葛亮,他一意孤行,非要按照书上的来。其他的将军反对,他却唇枪舌战,让其他的人哑口无言。而且他是大将军,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人能够反驳他。他硬要按照兵书上的来,根本不观察自己所处的位置地形还有形势是否适合,他照搬书上的方法,结果被曹操围困在山上。没吃没喝好几天之后,大量的士兵跑到山下投降。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的就胜利了。马谡把别人都当傻子,觉得只有他自己懂兵法,哪个将军像他一样没有实战经验。人家一看他排兵布阵的方式,立马就能反应出来是哪个兵书上的,因此知己知彼的对方就如此轻松的胜利了。战败而归的马谡再也没有脸继续自吹自擂了。而重用他的诸葛亮也认识到了马谡果然是一个言过其实的家伙,他也特别的后悔,但是无法补救了。

马谡如此悲惨的结果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熟读所有的兵书,但是却没有实战经验还比较高傲,听不见别人的劝告。如此刚愎自用的人绝对会有一个悲哀的下场,就好像那个英雄项羽一样。他和马谡是一类人,最终也都得到了一样的结果。因此马谡的悲哀是必然会发生的,无法避免。是他自己的性格导致的,不管有没有诸葛亮,他都会如此行事,都会狂妄自大,听不进劝告。如果他能谦虚一点,灵活一点,那结果就会好一点了。

而诸葛亮狠心杀掉马谡也是无奈之举。他在那么多的将士面前立下的生死状,如果他不斩马谡,虽然挽救了马谡的性命,但是他就会失掉自己的威信,让那些对自己一向佩服的士兵们失望。而且有了这一个先例,后面的士兵们肯定会再三的发生这类事情,所以马谡是必须杀掉,以此来树立威信,也给将士们一个警告。警告他们从此之后不可如此儿戏,对待军国大事一定要谨慎小心。因为马谡的原因,蜀国这一次的损失惨重,不仅仅损失了很多的将士,同时还丢失了重要的军事基地,使得国家一蹶不振,从此开始下滑。他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如果这件事情处理的不好,那么后面诸葛亮就不好再继续统治了。因此马谡斩首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要在国家和马谡之间做一个选择,那么诸葛亮的选择肯定是国家,放弃马谡是必然的!

本文章到此已经结束,感谢您的阅读,读者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朝云创作最大的鼓励。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一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