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工资,还要拖累你多少年?

 蔡叔刚 2019-01-19

魔都财女 



       不知何时开始,90后悄无声息地被视为中年人。


       许多90后都已经融到了第二轮资金,新生代拥有住房的年龄较80后又年轻了几岁,二十来岁的自媒体人一年赚几百万已经是常事了,下一把闸刀即将砍到85后身上。


       一、

       我的表姐,就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高中以前的考试没考出前三,哪怕是进了省重点高中,也始终霸占着前十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奥数奖牌拿到手软,而且,男朋友是全校最帅的男生。


       从记事起就一直被要求向表姐学习,也一直在她的阴影下成长,从学习,到才艺,没有一处不被碾压。

       

       表姐大学毕业后,在姑姑的安排下,面试进入国企,做监控管理员,一干就是15年,现在年薪接近十万。

       换一个普通人,这个薪酬并不低,但作为曾经叱咤省重点的尖子生而言,这个结果对她、对整个家族都是一种遗憾。


       上次回家见了面,她告诉我,现在房子终于快供完了,接下来,要省钱,给孩子将来留学用,给自己养老用,这一辈子都不敢有大动作了。

       酒过三巡,她醉醺醺地对我说:“真是羡慕你,我们这些拿死工资的,活得太小心了。”依稀还能看到她意气风发的曾经。


       其实,她工作第三年,刚兴起的互联网企业频繁有猎头找上她,当时混得最差的一个公司如今变现的股权也足以全款买下五套深圳黄金商圈的房子,但前怕狼,后怕虎,她在家人的劝说下没舍得撒开手里的铁饭碗。


       体面工作,这四个字是最沉重的枷锁,让她抛锚在舒适区,泯然众人。

       现在她不仅不敢辞职,也失去了吸引力,距离上一个猎头来找她已经过去三年,这三年里她的信息仿佛在猎头的情报网里被划去,变成夜市下无人问津的过期商品。


       体面的工作,让你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活在别人的世界中,看似给了你安全感,也必然剥夺你的可能性,你的不甘心与颓废,只有自己能体会到。


       二、

农民抓猴子,把南瓜掏空了,里面放瓜子

猴子去了,伸手进去抓了一把瓜子,手拿不出来

农民就去抓猴子,猴子拖着大南瓜,跑不快,就被捉了

其实只要猴子松手,放开瓜子,就行了,猴子就是猴子

舍得松手就不是猴子了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还没进化完全。


       每月万把块钱死工资,想丢却舍不得,然后又一边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拽着一个大南瓜奔跑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许多人,都正在被稳定,被驯化。像一头幼象被困在柱上,等长大以后却失去了摆脱枷锁的自知——尽管这种摆脱如此轻易,只要往前迈出一步。


       在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稳定早就被淘汰了, 你不愿意承担风险,意味着收入低,收入多少其实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你的收入能有多少购买力,只有收入跑的比物价涨的快,你才有机会成为富人。

     

       三、

       你以为投资的人、炒股的人,他们的工作很轻松?

       谬论!!

       投资这是一个非常消耗人时间与精力的事情。

       你看过上海滩凌晨四点的太阳吗?

       在职业投资人的圈子里,清晨四点起床是常态,各路大神在天未亮就爬起来进行着严谨的数据推理与分析。

       表象看一天两三笔操作,但打单的背后,或许是他三个月的分析。


       金牌研究员们30岁已实现许多人祖祖辈辈加起来的财富,现在年收入是八位数,看着他们的工作方式,想想自己的差距有多远,而金融界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在实际通胀15%的高增速社会,你的死工资增长缓慢而呆板,出局也是必然了。


       停滞的工资带来负循环,买不起房,娶不到老婆,娶了老婆也不敢生小孩,生了小孩,也担心小孩会看不起你这个老爸。因为没钱,举步维艰,只能靠回忆十年前拿着铁饭碗的光辉岁月维护自尊。


       可能会我,我不拿死工资话,能做什么

       对不起,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你,你的能力圈真不知道。

       我却可以告诉你应该如何去思考你的人生轨迹。 

       从小,书籍告诉你的按劳分配和勤劳致富,都是一派胡言。


       香港九龙每天工作18个小时、住胶囊旅馆的清洁工辛不辛苦?

       福建纺织厂里日夜缝制衣物的女工辛不辛苦?


       苦,都苦,但是收入跟那些用脑子赚钱的人完全无法比。

       社会的运转本质根本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脑分配。财富向那些动脑子想出路的人身上汇聚。


       所以说,死工资不再是一种职业保障,反而是一种职业陷阱。不需要动脑子的苦力活可替代性太高,人人都能做的工作一定不值钱。要保持自身价值的高度,唯一的方法是打造自己的稀缺性,别人无法替代,机器无法替代。


       智能物流建起来,AI和无人机快速更迭,快递员会被取代;

       网络授课智能化,动画人物走上讲台,老师会被取代;

       无人驾驶走到L4,几大巨头路测节点近在咫尺,司机会被取代;

       甚至专业技能更高超的工种,都有可能被取代。

       

       在未来,人人都可能是失业者。


       目前来看,尚不会被机器人攻占的高地只有两块:

       一是服务业,机器人与真人在服务上的质感全然不同,人类尚能掌握一段时间的主动权;

       二是创意,机器人的创造来自于过往数据的拼凑和堆积,而人类对新事物的创造性是机器难以模仿的。


       在这两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能够让你放缓被时代抛弃的速度,主动去拥抱社会的变迁, 主动去投入社会发展思维当中,这样无论如何发展,你都有很大的概率能抓住机遇,完成财富的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