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战医学教科书的年度十大研究,哪些颠覆了你的认知?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19

医学发展和新药发现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有时候,对主流观点的挑战和对经典的颠覆,往往会开启人们对某个治疗领域的全新认识,带来医疗诊治突破。


近日,知名医学网站Medscape盘点了2018年发表在顶级期刊且最具颠覆性的一些研究。


《自然》:子宫可能不是无菌的



母体中的氧气、营养和免疫分子等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同时,还是胎儿抵抗感染的天然屏障。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都认为,胎盘和子宫是无菌的。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团队对近200个胎盘组织的观察,发现近1/3胎盘的细胞内含有细菌。通常,细菌意味着感染和早产的风险。但细菌周围并没有出现任何免疫细胞,也没有炎症现象。而且细菌不仅出现在早产女性的胎盘中,也出现在健康孕产的女性样本中,表明这可能是人类子宫中的正常菌群,可能在胚胎发育免疫系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学家们也许可以通过改变子宫内的菌群组成,来帮助新生儿预防过敏、哮喘等多种疾病。


图片来源:pixabay


《细胞》:益生菌未必有益肠道健康,可能还有害!



两项关于益生菌的研究可谓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第一项研究中,25名健康志愿者服用益生菌或安慰剂,2个月后的检测发现,益生菌在肠道中能不能扎根,完全因人而异。如果你天生不具有相应的体质,吃再多的益生菌也没用。


更大跌眼镜的是,第二项研究中,经过抗菌治疗的人群被分为三组,一组服用常见的11种益生菌(下图绿色);另一组则在服用抗生素前,从体内分离出肠道菌群,并在服用抗生素后,重新将这些菌群移植回体内(下图褐色);最后一组啥都不做,默默等待肠道菌群的自我修复(下图橙色)。虽然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益生菌更容易在肠道扎根,但驻扎下来的这些益生菌非但没有帮助人体自身的肠道菌群恢复,反而还抑制了它们的生长。


▲益生菌(绿色)抑制了肠道菌群的生长(图片来源:Cell)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导致癌症风险增加的,可能不是细胞突变



在许多癌症类型中,发病率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一直以来,体细胞突变以及突变的积累都被视为癌症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老年患者群体中。


通过数学模型,结合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数据,研究人员比较了100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与免疫系统衰退的关系,其中有近60种与模型拟合度较高,这表明,这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癌症发病率,可能与免疫系统衰退有关,而非突变的积累。研究人员也因此提出,逆转T细胞衰竭或恢复T细胞生成将可能是新的有希望的癌症治疗途径。


《柳叶刀》:全脂牛奶没那么糟,乳制品或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死亡



由于全脂乳制品中含有饱和脂肪,往往被认为不利于血脂并影响心血管健康,膳食指南也建议尽量减少全脂乳制品摄入量。


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是探讨乳制品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相关性的最大规模研究之一,纳入了21个国家超过13万人的数据。平均9.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与低摄入水平相比,每天摄入约三份乳制品(约750ml牛奶)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更低。并且全脂乳制品对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相较于每天摄入不足0.5份全脂奶制品的人群,每天摄入三份全脂奶制品的人群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更低。


图片来源:Pexels


在这项研究的发酵之下,更多研究逐步开展,《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也就全脂还是脱脂更好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低剂量阿司匹林不能改善健康寿命



阿司匹林被戏称为“神药”,人们希望它能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一项名为 “阿司匹林减少老年人疾病事件”(ASPREE)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连发三篇论文,将阿司匹林拉下“神坛”。


研究招募了近2万名70岁以上,无既往心血管事件的健康老年人,平均随访4.7年。结果显示,在总研究人群中,每天用100mg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并不影响无痴呆或无残疾的生存期。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阿司匹林与出血风险显著增加有关,主要发生在胃肠道和大脑。


《柳叶刀》:做到这一点,大多数人不必严格限盐!但中国人不能放松!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少于2克钠(也就是一茶匙盐)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人能达到如此低水平的钠摄入量。


由加拿大科学家及其在21个国家的合作者共同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中,对全球18个国家的9.4万人平均随访了8年。研究发现,只有在平均每天摄入超过5克钠的情况下,才会有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相关风险。在研究中,中国是唯一一个80%的社区每天钠摄入量超过5克的国家。其他国家大多数社区的平均钠摄入量为每天3至5克(相当于1.5至2.5茶匙盐)。


图片来源:Pexels


另外,如果人们通过增加水果、蔬菜、乳制品、土豆和其他富含钾的食物来改善饮食质量,可以抵消钠摄入带来的健康风险。


《英国医学杂志》:常见止痛药增加心血管风险



双氯芬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疼痛和炎症的传统非甾体抗炎药(NSAID)。来自丹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丹麦630多万成年人的数据,与其他传统NSAID(布洛芬或萘普生)或扑热息痛相比,使用双氯芬酸与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升高相关,包括不规则的心跳或心颤、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和心脏病发作等。与不使用NSAIDs相比,开始使用双氯芬酸也会导致心源性死亡率增加,并且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图片来源:Pexels


作者指出,尽管相对风险增加,但个体患者的绝对风险仍然很低,不过建议药物包装上应该增添适当的潜在风险警告。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父亲竟能将线粒体DNA遗传给后代!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也有属于自己的DNA。先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只有来自母亲的线粒体DNA才能通过卵子遗传给后代。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黄涛生教授课题组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一个家庭出现了明显的线粒体DNA异质性。通过高精准的测序分析,他们发现,这种线粒体DNA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也就是说,父亲的线粒体DNA也能遗传给后代


这不是偶发事件。在这项研究里,科学家们总共对三个独立家庭进行了测序分析,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这一发现不但更新了对于线粒体DNA遗传的认知,还有望揭示其具体的遗传机制,为治疗相关遗传病带来新的洞见。


《柳叶刀》子刊:维生素D不能预防骨折



在现行的预防骨折实践中,许多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女性,被推荐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钙,以预防骨折。


新西兰的研究团队通过对81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53537名受试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显示,补充维生素D对全部的骨折、髋部骨折或预防跌倒都没有影响。在高剂量与低剂量维生素D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研究人员认为,无论剂量高低,补充维生素D都不能预防骨折或跌倒,或对骨密度产生临床意义的影响,没有理由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来维持或改善肌肉骨骼健康。


《自然》:发现全新肺细胞,与严重多器官疾病有关



来自波士顿地区的两支科研团队利用先进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呼吸道中分析数万个不同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然而,在分析中,他们意外地找到了一类全新的细胞。与其他细胞相比,它们的CFT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更高。在荧光显微镜下,人们首次一睹此类细胞的真容。研究人员将它们称为“肺部离子细胞”。


▲荧光显微镜下的肺部离子细胞(橙色)(图片来源:Nature)


但更关键的是,这些细胞表达的CFTR基因吸引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如果这个基因发生突变,在肺部会引起频繁的呼吸道感染,引发一系列和囊性纤维化有关的症状。后续研究表明,呼吸道中的绝大部分CFTR蛋白在这些肺部离子细胞里表达,而它们只占所有细胞的1%。进一步研究表明了此类细胞在囊性纤维化发病中的重要角色,也有望让未来的基因疗法有的放矢,更为精准。


本文题图来自pixabay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部分内容参考药明康德“学术经纬”公众号)

[1] 15 Studies That Challenged Medical Dogma in 2018. Retrieved January 17, 2019, from https://www./viewarticle/907588

[2] Cassandra Willyard, et al., (2018). Could baby’s first bacteria take root before birth?. Nature, 10.1016/S0140-6736(18)31928-7

[3] Zmora, et al., (2018). Personalized Gut Mucos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Empiric Probiotics Is Associated with Unique Host and Microbiome Features. Cell, 10.1016/j.cell.2018.08.041

[4] Suez, et al., (2018). Post-Antibiotic Gut Mucosal Microbiome Reconstitution Is Impaired by Probiotics and Improved by Autologous FMT. Cell, 10.1016/j.cell.2018.08.047

[5] Palmer, S. et al., (2018). Thymic involution and rising disease incidence with ag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oi.org/10.1073/pnas.1714478115

[6]Mahshid Dehghan, et al. (2018). Association of dairy intake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21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10.1016/S0140-6736(18)31812-9

[7] McNeil, et al. (2018). N Engl J Med., 10.1056/NEJMoa1803955

[8] McNeil, et al. (2018). N Engl J Med., h10.1056/NEJMoa1805819

[9] McNeil, et al. (2018). N Engl J Med.,  10.1056/NEJMoa1800722

[10] Mente, et al., (2018). 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blood press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 community-level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cohort study. Lancet, 10.1016/S0140-6736(18)31376-X

[11] Morten Schmidt, et al., et al., (2018). Association between diclofenac us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 in Denmark: series of nationwide cohort studies, BMJ, 10.1136/bmj.k3426

[12] Shiyu Luo et al., (2018), Biparent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Humans, PNAS, /10.1073/pnas.1810946115

[13] Bolland, M. J. et al., (2018), Effects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musculoskeletal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10.1016/S2213-8587(18)30265-1

[14] Montoro D T et al., (2018), et al., A revised airway epithelial hierarchy includes CFTR-expressing ionocytes. Nature, 10.1038/s41586-018-039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