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瓯越视角】另面温州

 追梦者5401 2019-01-19

温州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气候温润、文化底蕴深厚、民营经济发达、温州人敢闯敢干、充满活力、创业创新……关于温州,每个人都能想出专属自己的关键词。从今天起,小布君将通过【瓯越视角】这个窗口,为您呈现不同人眼中的温州,改革发展中的温州,不一样的温州。今天要呈现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张耀明眼中的另面温州,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杨梅红时雨。这样的温州,怎一个美字了得!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北宋词人贺铸所描述的场景正合初夏之鹿城,若改成杨梅红时雨,就更妥帖了。未到温州时,对商行天下的温州有着各种想象:时尚动感,高楼林立,各式豪车填满大街小巷,一派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模样。逗留十日,几乎跑遍温州三区六县,深刻脑海的温州印象却是“山水”二字,让我始料未及。


山与水


  温州,历史悠久,建城2000多年,地处吴越与八闽之间,东临东海,北依雁荡山脉,瓯江流经崇山峻岭贯穿温州将其一分为二。山海河在此交汇,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丰沛降水,雁荡山脉挡住北方寒冷的西伯利亚高压气流,使得此地常年气候温暖宜人,是为温州。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典型代表就是山水文化,而山水文化与耕读文化在温州历史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远离政治中心的温州,多山临海的边陲之地使得在宋代之前,成为了贬官流放之地。南北朝时期,因被贬温州而郁郁不得志的永嘉郡守谢灵运,游历境内各县,登江心屿,游乐清白石,留下了一批优美的山水诗。后李白、孟浩然等一大批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作,塑造了温州版的江南山水图;江心屿也因此被称为“诗岛”,与被誉为“琴岛”的鼓浪屿齐名,温州也因此被学者誉为“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


除了山水诗歌,古代温州依山水而布局而形成的乡村园林式村落建筑格局至今仍然令人赞叹不已。古代建筑讲究“风水”,今人误以为迷信,其实不然;“风水”二字指的是“风向”和“水流”,风水之术在于将建筑与周围的地势高低、山脉走向、水流等形势进行合理布局,使得建筑选址、规划合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

雾绕山村

  古村落、古桥、古建筑在温州不计其数,至今仍保存完整。其中,苍坡古村落的建筑布局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位于楠溪江中游苍山主峰东南田野之中,其布局规划依地形以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为意象,建堤拦水、种树植华、具有园林特色的亭台池沼相映成趣。站在苍坡古村中,前面山峦叠翠、水流环绕、稻田青翠,可以想象古人晴耕雨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景;若赶上梅雨季节,烟雨朦胧,炊烟袅袅,顽童游戏期间,恰是一副江南水乡图。


山水温州,已然根植于温州人的文化血脉和记忆当中。


方与圆


  车子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进,寻找温州茶山杨梅的鼻祖——大罗山上的一棵200多年的杨梅王是我们此行的目标。瑞安一处明代古宅外墙与窗格上的图案引起我的注意:砖木架构的古宅外墙上有“田”字形的图案,内屋木制窗格子图案“回”字形——其中内饰小“口”呈圆形,上饰图案,状若铜钱。


  古宅主人老朱自称是明代皇帝朱元璋的后人,称外墙内物的图案寓意屋外种田,屋内藏钱,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之意。王卓茹教授告诉我们,方与圆古朴的造型特征在温州古宅中随处可见,至于是否有更深的哲学意涵还待考证,但中国朴素的天地观——天圆地方以及处事哲学外圆内方在温州的建筑风格上也展露无疑。而这两者在温州人身上应该更加突出,天圆地方闯天下,外圆内方经世道。

茗岙梯田

  温州人性格特质的形成与其地狭人多、多山多水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温州简称“瓯”,瓯为一种陶制器皿,温州三面环山,一面向海,中部是平原,形状如“瓯”。“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温州地理特征的形象概括。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一方面形成了温州文化的多样性,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举家、举族的移民使得温州人有着强烈的家族与宗族观念,并且形成“抱团”“扎堆”行为习惯。


  逼仄的发展空间使得温州人不得不开始走四方、闯天下。宋室南迁之后,主张“事功”、“农工商并举”的永嘉学派的兴起与这样自然环境不无关系。明清的海禁和海盗倭寇的不断侵袭,阻断了温州唯一的对外商路,使得温州地少人多的矛盾更加突出。穷则思变的温州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向外拓展,不断地向外地以及海外移民以谋出路。敢为天下先、开放、闯荡的海洋基因开始深植于温州人的骨髓里。再加上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不断侵袭,对农耕时代的温州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威胁,不安现状的忧患意识、变通闯荡的韧劲、坚忍不拔的刚毅,无不体现温州人性格内刚的一面。


  温州人性格除了刚的一面,还有义的一面,这与温州自古习武练拳的传统分不开。历史上,温州各地民众对于南拳情有独钟,两宋以及明清时期,习武之风遍布温州乡村各个角落。据《历代温州人物与温州》记载:自唐宣宗十三年至清末废科举的1050年间(859—1905年),温州共出武进士近400名,南宋时达309名,其中平阳县(含苍南)就有武状元16名。平阳县至今还流传着 “男壮皆练武,村村有拳坛”的俗语。时至今日,温州市民还保留练武传统,习南拳之风甚于喧嚣的广场舞。

廊桥四季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在永嘉苍坡古村落的祠堂外墙上,在丽水街琴山书院的金山讲堂上,或者随便一个古村落的外墙内屋上,随处可见这八个字,我想,这应该就是温州城市精神的传统要义所在吧。

酸与甜


  离开温州,正是杨梅成熟的季节,龙湾国际机场的杨梅打包业务非常繁忙,机场专门为温州市民提供“代购——包装——运输”一条龙服务,“杨梅速递”与“杨梅空运”两项业务的开通,使得遍布世界的温州游子可以尝到新鲜的杨梅,以解思乡之苦。


  杨梅似乎喻示着现代温州人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人们看到杨梅第一反映是“酸”,却忘了它解渴的一面。就好像公众视野中的温州人善于挣钱,而敢为天下先、吃苦耐劳、诚信经营的一面却被掩盖。


因此,温州人“委屈”了。温籍学者傅国涌在《委屈与误读:文明转型中的温州人》一文指出了温州人委屈:“温州人今天的委屈,正是一个过渡时代所遭遇的尴尬,一方面物质的成长带来了眼花缭乱的变化,一方面是无力面对这个变化了的时代带来的焦虑、不安。”

丽水街

  近十年以来,在媒体所塑造的公共视野里,温州人身上被贴满了各种标签:“炒房”、“炒煤”“炒大蒜”,“老板跑路”、“富二代保时捷飙车街上”、“广场舞大妈高音炮对抗”……


  真实的温州真是这样吗?“温州人从家庭作坊、摆摊叫卖、沿街推销、设店开厂到股份合作、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网络贸易,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初期的萌芽到和国际经济接轨全过程的演示,并且觉得可以从中捉摸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内在逻辑和规律。”费孝通在其第三次温州之行之后的《筑码头闯天下》一文中,为“温州模式”找到了最好的注脚,温州人并非靠资源或者权力而一夜暴富,他们的成功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分不开,三十年的闯荡与辛酸才造就了“温州人”的盛名。


  温州是被误读的。无疑,社会转型期的温州面临各种困惑与焦虑,而这种困境正是中国现阶段物质高速发展与文明重塑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倘若你只看到聚光灯下温州的财富光环,却看不到温州敦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看不到温州蓬勃发展的民间教育,那是多么地遗憾。

岩头古镇丽水街夜景

  温州被财富的盛名所累,有人说财富光环的背面是温州文化的折翼,温籍作家叶永烈温情脉脉地怀念温州慢慢逝去的书香年代之际,不忘“祝愿温州(财富与文化)比翼齐飞”。温文尔雅的古温州乡土情怀正在被世人所遗忘,展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温州是现代中国的一个缩影——犹如一架五光十色的酷炫跑车行驶在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上,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光芒被现代跑车的速度与绚丽给遮掩,在中国人寻找乡愁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关注文化后视镜里被隐匿与遮挡的温州山水与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