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部经《道德经》里面,有一句普及度最高但也是最难讲明白的话“道法自然”,它展示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系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的原文大家都非常熟悉。从字面上理解,人的法最初就是在地上,比如说我们种粮食,首先要掌握地的规律。我们生活在地上,就需要了解地形、地貌等等,我们去看中国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有河的,有大河流过,因为农业社会择水而居是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重庆更明显,有三条江,昆明也好,西安也好,桂林也好,都是跟这个(水)有关系。 (桂林市区中的日月塔) “人法地”上去就是“地法天”,因为有了“地法天”,就产生了天文历法,中国的农历就是从那儿来的,夏至跟冬至都是从那儿来的。夏至那一天的特点就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冬至的特点就是黑夜最长,白天最短,这是方便大家理解的一种表达,有了“地法天”就有了中国的历法、24节气,有了我们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有了我们的初一跟十五,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跟西元历的相比,中元历更形象,比如说我们的初一、十五就是跟着月亮走的,所以叫阴历,到了十五这一天月亮一定是圆的,但是西元历的话,就不一定了,这就是两种历法的差别。西元历呢,同样是15号,每个月的15号就不好说了,因为没有一个参照物,它是按照形而下的一个数学规律去排的。中元历很好,但是这个历渐渐的没有了,不用就没有了。 再往上,“天法道”,这个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是这么的简单,这是有道理的,“道”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就是不生不灭不变的一个规律。最后,到“道法自然”。这个自然,“自”跟“然”是分开的,什么叫“然”?古人经典里面经常有这个词,“然”的字面意思就是“是”!认同的意思,“不然”就是“不是”。实际上老子讲的也是从混沌到无象,无非就是有共法的部分,儒家、道家、释家其实是有共法的,到了自然这里就只讲混沌了,混沌,用佛家的讲法就是自性到本心的那个东西,从自性到本心,中间那一段叫混沌。 自然跟自己,事实上要反过来理解这句话才可以,中国话也可以反着读,《道德经》也是一样,八十一篇其实是分《道经》和《德经》,你们要求道、闻道,还可以得道,反着看就是《德道经》,正着看就是《道德经》。那么反着看,“自然法道,道法天,天法地,地法人”,法就是法则,“自然法道”,“道”由什么决定的?就是“然”决定的,这个“然”还不是“我然”,是“自然”。道呢?决定了天,所以叫“天道酬勤”。 再深入去看,法自然的这个“法”,方法也好,法则也好,可以讲办法,也可以讲见地。法和真理差不多,不能违背,不会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就像超导,超导体里能量不会衰减。自然法道,是完完整整的,道法天,也是完完整整的,天法地,也是完完整整的,地法人,也是完完整整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人要去法自然,因为自然会法人,你不法它,它也要罚你。春生秋杀这是法,秋风一来,树叶就全没有了,光光的,来的时候是光光,去的时候也光光,来去都是光光。正因为如此,所以法自然是什么去法自然?是自然法自然?还是木头法自然?还是石头法自然?还是人法自然?“道法自然”这个话是人得了道,那才变成道法自然,人只有掌握了自然之道,才能说道法自然,人没成道的就是“人法自然”,一字之差,从“人法自然”到“道法自然”。道家在讲道法自然,人得了道不就道法自然了;成了人,是人法自然;是木头,就木头法自然;那木头法自然的时候,它是被自然所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