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下一句为更经典,很多人婚姻因此败落! 文/婉清 中国的文学有很多种,诗歌很多人喜欢,李白更是被捧上了诗坛神人。但其实文学还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形式,比如散文,朱自清的散文实在,平淡的文字中让人心痛。还有文学大儒鲁迅,字字珠玑。但是鲁迅难读,阅历浅就看不懂。而有一种文学形式,却也如同鲁迅般字字珠玑,但更加通俗易懂,那就是俗语! ![]() 俗语是千百年来平民百姓间所流传的话,俗一字就可以看出。因为通俗易懂,俗语历经千百年来并没有在文学形式中消失,而是愈发闪耀。俗语一般都十分简短,八九字就将生活的智慧展露无遗。而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更是人人皆知,但大家或许不知道还有下一句,下一句更经典,道尽了人性不堪! ![]() 先从第一句说起,“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很现实。在古代社会,孝顺是个大事,万事孝为先,这话一点不假。在和平年代,或许家家都是孝子,但一出了事,才是见真章的时刻。很多看似孝顺的儿子,等到老母亲老父亲病重,就开始嫌弃他们,觉得麻烦,觉得碍事,若是再碰上高额的医药费,更加如此。 ![]() 或许开始也是殷勤伺候,但是时间一长,态度就有了明显的对比,相信有些50岁的中年人就已经有次体会了。态度首先是不如从前,端水喂饭不再及时,对于你的要求也是称事多,时间越长越冷漠。说的难听点,甚至于还会有人心底盘算,怎么还不死。 ![]() 古代还好,没有现代这样各种费用压榨,有钱人家请个小斯丫鬟,悉心照料着,传出去别人也会说一句孝顺。而现在,很多人即使想孝顺,但也会被社会生活压得有心无力。医疗费,精力,时间,三样不能兼顾,有精力了有时间了但是没钱了,有钱了有精力了但是没时间了。时间一长,年轻人吃不消,自然就让长辈觉得不孝了。 ![]() 而下一句“久贫家中无贤妻”男人更应该好好看看。古代女人一生的事业就是盘算嫁个好人,如果你事业不行落败了,虽然妻子无法离婚,但对于家庭也早就变了心。品行不正的人更是会另攀高枝,以求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出身,跳板高起点高,自然会少走弯路。 ![]() 现代更甚,女人有独立的工作,对于钱自己也能挣,所以追求的生活品质更高。如果结婚因为贫穷受了委屈,爱情也会被消磨,贤不贤就显而易见了。而且,如今结婚女性更看重有无房车,那么看的不还是家庭条件吗?多少人因为对方经济条件差,而婚姻搞砸的。 ![]() 婉清观点:就说四十岁以上的男人,自己打拼奋斗了数十年,忍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扪心自问定然是不乐意的。没有人愿意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消磨岁月,除非这个人非常值得。所以说久贫家中无贤妻并不是不无道理,真是比前一句现实的多!你们觉得呢? |
|
来自: 茶香飘万里 > 《老话 俗语 语录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