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2017秋拍「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拍卖現场气氛可以用「疯狂」二字形容也不夸张。经过近四小时的热烈競投,最后获白手套佳绩,总成交額达1.5亿港元,82件玉器全数成交。如此好成绩是继香港邦瀚斯2016春拍「思源堂藏中國玉器」近1.8亿港元总成交額后,古玉市场再一次火热的亮眼表現,也将高古玉价值摆到了一个新的上升发展空间。而这两场玉器专拍,皆是由云中居主人张伟华先生參与策画而成。
下面这件视金钱如粪土,成交价一千零九十万港币的红山古玉拍品,创造了本场拍卖会的第一:
《CANS艺术新聞》特別专訪张先生,請他就艺术经纪人及顾问的角色,來談談中国古玉市場的变迁,以下为专访摘抄:
2016年我幫香港邦瀚斯选件的那场「思源堂专拍」,思源堂陈淑貞女士(港人称何太)是我最好的朋友,她在病榻时打电話给我,希望我幫忙她身后之事。之后,邦瀚斯刚好联络我,我便义务幫何太处理这事情。当时我先挑了約100件給邦瀚斯专家整理,之后他們再挑选其中70几件拍品。后來中国嘉德拍卖也办了一场古玉专拍,当然这兩个专场都拍瘋了!
邦瀚斯拍卖是在香港太古广场写字楼兼拍场举行。拍卖当天早上,我都嚇一跳!电梯门一打开,人挤得滿滿的,現场完全沒空位,台北某同行搬了張凳子給我坐在最前面!不只現场,每一支委託拍卖的电話都有二、三十个人等待。這一场甚至改变往后香港邦瀚斯的策略,之后就专攻精品拍卖。這场成功的玉器专拍把沉寂近二十年的古玉市场行情燃烧起來,这一、二年几乎每个拍场都会出現古玉。但东西要好,只要是对的东西就会拍瘋了,东西不对的当然就流标!
我便把这样的经验和佳士得讲,让他们知道场面会有多「火爆」。我还说,拍玉器可以摆最前面,也可以摆最后面,但玉器后面不要马上接着拍瓷器。因为基本上收藏玉器的人自成一个团体,玉器拍完都走了,不会留下來拍瓷器,所以万一瓷器紧接在玉器後后面拍,那原先坐在拍场前面位置的玉器藏家人走了一半,剩瓷器的人坐在后面一半,场面就沒那么好看了,人气就不夠。整体而言,這次佳士得秋拍的气氛相当好,一整天连三场专拍都是白手套,這是从來沒有见过的情況。
收藏玉器跟別的品項不太一样,几万块可以买,几百万也可以买。种类也分很多,有礼器、有配饰器、有摆件……几乎什么都有,有太多的玩法。也就是说,這场拍卖拍品估价不高,种类又多,因此很多收藏古玉的人通通出來了!我知道有一位收藏家光一个人就下了60件标单!
价格定低,其实不用怕被賤卖,因为今天懂的藏家太多了,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光是預展时就有人在現场吵起來,因为排队排了兩、三个小时,卻连一件拍品都上不了手!拍卖当天人更是多到无牌可发,电话委託全线爆滿,因为电话线不够,还多拉了十几左右,把別的部门也調來支援接电话。
玉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本來就这么崇高。而且,这些都是二、三十年的收藏,現在才第一次拿出來拍卖,按理來說价格怎么定都是可以的。其实好的古玉当年就已经很貴了,現在只是还它一個合理的价钱。
1988年左右,我們刚好有机会在香港看到古玉,台湾藏家差不多从那时候开始古玉收藏,花了大概8年到9年的时间,直到1995、96年才有了第一次台北故宮【羣玉別藏】的展览,当时可以說是台湾收藏家最佳时机。几个收藏古玉的大藏家,包括蓝田山房、金华堂許氏兄弟、震旦行陈先生、杨俊雄医师、吳之方先生等,还有很多藏家都在收藏古玉,当时台湾几乎是把香港的玉器市场抢了过来。事实上,台湾收藏古玉比香港慢了约20年,而香港收古玉的也很多;就我所知,收得较有系統的有
Robert
Tang(邓国楨法官)、还有一位非常历害的藏家何鴻卿先生,几乎所有藏品在大英博物館展览过,还有关善明先生也有一部份重要收藏。这几位是我看到比较正統的收藏家,其他有注重盤玉的广派,每一件玉器都搓的亮晶晶、搓成熟坑的也有,現在也还是有人这样玩玉。总而言之,玉器各有各的玩法。
台湾养德堂主人杨俊雄医师伉俪
杨医师,是我看过最坚持的收藏家。他不說什么,就是认真玩,而且守得住,守不住的話这些收藏也沒了,更不可能有这场专拍。我还记得,当时他病重,大概在过世前两个月,我找他談是否要卖掉收藏,但他不肯。第一、他喜欢;第二、他不缺钱。杨医师只说,「如果小孩子要,幫我分一分;如果小孩子不喜欢,再幫我处理。」
就像杨医师一样,以前的那群收藏家,他们收藏东西根本不是想卖的,他们是想成立博物馆;从来沒有人买东西时候就先想將來会不会賺钱。但現在不一样了,很多人会跑來问我,买哪一件会賺钱?我怎么会知道。这等于是问我买哪张六合彩会中獎一样!現在已经沒有杨医师这样的客人了。而我从过去开始的习惯,几乎就是和这样的客人來往,所以当現在沒有这种客人,只有重新調整生意的方向送拍卖场处理了。
由于这些客戶都是想着开博物馆的,所以我当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收东西一定要「真」,这是第一条件。古董离开「真」,其他什么都不用談了。如果还要样样都好,就不一定有那么多钱可以买,所以当时我幫客人規划收藏的核心,基本上是紧扣着「代表性的东西一定要有」这个观念在收藏。事实上,有代表性的东西不一定貴,但現在大家就曉得这是所謂的「典型器」,市场上就会想要。总之,这东西也許不貴,但要开博物馆就一定要有这些代表性的藏品。
這次佳士得玉器专场只是杨医师的部分收藏,因为有些东西还沒完全整理好,不过主要有在台北鴻禧和台北故宮展览过的藏品几乎都整理好了,接下來可能还会做一到兩场玉器专场,预计明年秋天举行。
興隆洼文化晚期至紅山文化早期 約公元前5500-4000年
玉耳飾玦 3.3
cm HKD
200,000
紅山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3500-3000年
玉蠶蛹 4.4
cm HKD
1,375,000
紅山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3500-3000年
玉龍 11.3
cm HKD
2,740,000
紅山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3500-3000年
青玉帶齒動物面紋飾 19.6
cm HKD
10,900,000
紅山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3500-3000年
玉獸面紋杖頂 6.8
cm HKD
1,875,000
紅山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3500-3000年
玉鳥紋權杖 24.9
cm HKD 3,940,000
紅山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3500-3000年
玉跽坐人像 6.3
cm HKD 7,900,000
紅山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3500-3000年
青玉鳥形珮 5
cm HKD 1,500,000

良渚文化 約公元前3300-2300年
玉人面紋琮 8
cm HKD 2,375,000
良渚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2600-2300年
玉神人紋九節琮 23.5
cm HKD 8,500,000
齊家文化 約公元前2300-1500年
白玉三璜聯璧 12.5
cm HKD 75,000
良渚文化 約公元前3300-2300年 玉璧
19
cm HKD 1,125,000
齊家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1900-1500年
玉琮 13.6
cm HKD 937,500
齊家文化至西周 約公元前2300-771年
白玉璧 23
cm HKD 625,000
龍山文化早中期 約公元前2300-1900年
青黃玉牙璧 13.3
cm. HKD 600,000
龍山文化中晚期至夏時期 約公元前2100-1600年 玉戚
20.9
cm HKD 937,500
新石器時代 可能為龍山文化中晚期 約公元前2100-1600年
青玉虎紋鉞
17.1
cm HKD
5,140,000
二里頭文化 約公元前1800-1600年
玉戚 16.2
cm HKD
2,740,000
龍山文化晚期至夏朝 約公元前1800-1600年 玉圭
22.4
cm HKD
3,940,000
商 玉戈 34
cm HKD
1,250,000
後石家河文化 約公元前2100-1600年
青玉鳥紋笄 10
cm HKD
3,940,000
後石家河文化 約公元前2100-1600年
青玉神祖面飾 9.5
cm HKD
10,300,000
後石家河文化 約公元前2100-1600年
玉虎 9.7
cm HKD
1,250,000
西周或更早
玉魚形 11.6
cm HKD
1,375,000
商後期 青玉虎
5.8
cm HKD 9,100,000

商末 青玉雁 7
cm
HKD
625,000
商晚期 青玉花冠鴞 6.8
cm HKD
400,000
西周早期 玉龍紋玦 4.3
cm HKD
10,900,000
西周早中期 青白玉龍紋珮
4.5
cm HKD
500,000
西周早中期 青玉龍紋璜
9.5
cm HKD
437,500
西周早中期 青玉象鼻鷹身龍紋璜
13.2
cm. HKD
875,000
西周早期 青玉獸面飾 2.7
cm HKD
106,250
西周早中期 青玉龍紋珮
6.3
cm HKD
875,000
西周中期 玉豬 4
cm HKD
6,100,000
西周 玉鳥形珮
5.6
cm HKD
62,500
西周中期 青玉牛
4.5
cm HKD
325,000
西周中期 玉鹿形珮 4.6
cm HKD
525,000
西周中期 玉鳥形珮
10
cm HKD
106,250
西周 玉魚形珮
11.4
cm HKD 437,500
商後期 青白玉龍紋璜
8
cm
HKD
400,000
商末至西周早期 玉蜂形珮
5.6
cm HKD 75,000
西周 玉蠶珮
7.3
cm HKD
200,000
西周 青白玉龍鳳紋柄形器
10.5
cm HKD 2,375,000
西周中期 青白玉鳳紋兩節柄形器
11.5
cm HKD
225,000
西周中期 高冠玉人
11
cm HKD
375,000
西周 白玉雙人面紋璜
11.1
cm HKD
7,060,000
西周晚期
玉人龍紋珮 6.5
cm HKD 937,500
西周 玉符節 21
cm HKD
100,000
春秋晚期 白玉龍紋管 15.5
cm HKD 475,000
西周
白玉龍紋管 7.5
cm HKD
2,740,000
春秋 玉龍紋梳
5.5
cm HKD 137,500
春秋晚期 玉獸面紋梳 5.7
cm HKD
75,000
西漢中期
青黃玉鳳首髮筓 21.4
cm. HKD
475,000
春秋晚期 玉人像
3.8
cm HKD
400,000
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玉人
5.6
cm HKD
875,000
春秋 玉龍形珮
16.9
cm HKD
750,000
戰國早期 玉龍形珮
10.7
cm HKD
475,000
春秋 玉虎形珮 9.1
cm HKD 187,500
春秋晚期 青白玉秦式鏤空雙龍珮
5
cm HKD
1,875,000

戰國中期 玉龍紋璧 7.5
cm HKD
1,500,000
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玉雙鳳穀紋璧
6.5
cm HKD
3,220,000
戰國早中期 玉鏤空龍鳳紋珮
15.5
cm HKD 1,000,000
戰國早中期 白玉鏤雕龍鳳紋珮
9
cm HKD
1,250,000
戰國中期 青白玉鏤空龍鳳珮
4.2
cm HKD 1,875,000

戰國 玉獸面雲紋八方式琮
5.2
cm HKD 500,000
戰國 玉獸面飾 3.5
cm HKD 1,375,000
戰國晚期 青白玉螺紋韘
5.7
cm HKD
300,000
戰國晚期 玉勾雲紋「王子逿」方印
2.2
cm HKD 500,000
戰國 玉龍首帶鈎
13.5
cm HKD 625,000
戰國 玉勾連雲紋雙龍帶鈎
12.5
cm HKD 1,500,000
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白玉雙鳳紋珮及白玉龍紋觿
HKD 600,000
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玉龍紋觿
13.5
cm HKD
212,500
西漢 玉鏤空螭龍靈猴紋劍珌
7.5
cm HKD
1,062,500
西漢 玉三靈紋劍璏 10
cm HKD
3,940,000
戰國 玉鳳紋飾
12.8
cm. HKD
875,000
戰國早中期 青黃玉楚式穀紋大璜
26.4
cm HKD
162,500
戰國早中期 青玉楚式穀紋璧
21.7
cm HKD 250,000
西漢 玉獸面紋璧
21.7
cm HKD
250,000
春秋晚期 玉龍紋羽觴盃
8
cm HKD
400,000
東漢 玉握豬 11.8
cm HKD
3,220,000
西漢 玉握豬
8.9 cm
HKD
375,000
東漢 玉握豬
11.7
cm HKD 52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