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Jenny ———— / BEGIN / ———— 在《向往的生活》的一期节目中,Angelababy和刘宪华的一段谈话让很多人有共鸣。 Angelababy:你小时候是被父母逼着学小提琴的么?刘宪华说:对,被逼着。Angelababy:那你小时候愿意吗?刘宪华: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后来我参加了第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Angelababy:那你现在感谢父母吗?刘宪华:非常非常感谢。Angelababy(怅然失落):为什么当初没有人逼我? “为什么没有人不逼我?” Angelababy这句话,听着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和不甘的! 01. 不逼孩子一把,你都不知道孩子的潜能有多大?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因为打赢了和自己同龄的邻居男孩,而被父亲马哈维亚发现了摔跤天赋,便开始尝试计划以一年为期限强制女儿摔跤训练。 为了训练女儿的体能,马哈维亚开始制定了严格的日程:凌晨5点起来跑步,不能吃咖喱等辛辣食物,将长发剪成短发...... 一开始女儿对父亲的做法很不满,好几次都找方法(比如故意调慢闹钟)以逃避训练,但父亲却以加重训练作为惩罚,两人只好乖乖接受,在训练的过程中也慢慢地苦中作乐,感受到了摔跤的乐趣,特别是大女儿吉塔在多次摔跤比赛中获得冠军,也开始发现到了自己擅长的技能。 正是父亲马哈维亚的严苛和逼迫,让大女儿吉塔从省冠军一路走到全国冠军,最后有机会进入国家训练队,得到了代表国家参加为国际的比赛的机会,最终,经过长期辛苦的训练和学习,在国际性的比赛中拿下了金牌,成为了世界冠军。 拿到金牌后,吉塔和父亲相拥而泣:谢谢你,爸爸! 正是马哈维亚的“逼迫”,才让女儿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也唤醒了内在的独立人格,可以想象,在男尊女卑的印度,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如果没有父亲的逼迫和坚持,恐怕自己和大多数印度女性一样:一个整日围着锅炉灶台,伺候丈夫,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 如果父亲马哈维亚因为旁人的看法,因为女儿的抗议,以及中途和女儿的矛盾就放弃了对女儿的训练,那么就没有女儿走上领奖台拿金牌的那一刻。 有时候,不逼子女一把,你都不知道她还可以拿世界冠军。 有些父母自称是佛系家长,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绝不逼迫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觉得孩子开心就好,但等孩子长大,被周围的同龄人碾压时,才哀叹为时过晚,后悔自己当初的做法。 02. 逼孩子,和挖掘孩子的潜能是两回事 听到很多妈妈都说:“孩子喜欢什么就让她去学什么”,“不知道她喜欢什么,那我就让她都去试一遍,我不会逼迫孩子的”。 可是“浪花淘尽”之后,孩子还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对某样事情很感兴趣,但最终也在各种“放任”的态度中不了了之。 问题出在哪里? 在于孩子的选择太多,而自己又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和思考能力,所以无法做出那个最优的选择,并且在父母的这种看似自由但却放任的教养方式中,也不知不觉形成了肤浅片面的生活态度。 真正聪明的父母,不会去逼迫孩子,而是去引导孩子,用各种方法挖掘孩子的潜能并鼓励她坚持下去。 有个朋友和其吐槽:说自己的女儿在幼儿园和家里完全是判若两人,在幼儿园,女儿勇于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能找各种各种方法解决,(这是老师在孩子的测评报告中写的评价),但在家里,孩子却很懒散,经常不收拾玩具,遇到点事也常常闹情绪,这让她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女儿。 我问朋友:你对孩子有要求吗? 朋友诧然:这么小能有啥要求,我是个民主的家长,从来不逼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问题就在这里,学校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有要求的,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他们都要去尝试完成,也就是说,在学校,孩子的能力是在老师圈定的一个范围内不断锻炼出来的。 而在家里,孩子没有这个范围,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对于一些认知以外的事情是 不碰的,父母也不会进行任何约束和引导,所以孩子是在自己的舒适区内的。 换句话说,在学校,有了老师的引导和支持,孩子的一些潜能是被挖掘了出来的,因为老师是有在“逼”孩子做一些孩子没有接触过或者不喜欢的事情的。 所以,如果父母不做任何引导和要求,任凭孩子呆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孩子便无法得到锻炼,当然也无法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那些信奉无为的父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因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不具备成熟的决策能力,是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这个时候的喜欢,更多的是本能和天性。 作为父母,最需要的能力是要学会挑战、拓展孩子的能力边界,发现孩子的潜能,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03. 适当的逼迫,是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工作后,认识一位弹钢琴特别好的女孩,她说她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早晨起很早,谈一曲再去上班,觉得一整天都神清气爽。 我问她:你小时候练琴苦吗? 她说:当然苦啦,我从3岁半就开始被我妈逼着天天弹曲子,那时候做梦都想把钢琴给锯断,这样就可以不练琴了。但是后来拉得越来越好,每次弹完一首完整的曲子都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而且练习新的曲子也没有小时候学的时候那么难了。能弹出好听的曲子就感觉完全和曲子合二为一了,演奏也成了一种享受,当然自己也越来越坚韧了,遇到事情也不会轻言放弃,而是想着再坚持一下,要是我妈那时候不逼着我,我现在肯定没有这种乐趣了。 听完她的话,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的事业和生活都经营这么好了,因为她既有做事的信念,又有享受当下的自足感。 人们对一项东西有兴趣很容易,但变成爱好,乃至特长都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小孩子,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太容易了,但遇到困难就很容易就放弃,这个时候才需要父母适当的施加一些压力和要求,让孩子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出强大的内驱力,坚持下去。 任何成就都不是紧靠兴趣和喜欢就可以维持下去的,还需要毅力,和自我鞭策,如果在需要培养意志力的时候让孩子不喜欢就放弃,浅尝辄止,那么以后长大养成的习惯也是浅尝辄止。 放任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鼓励坚持克服困难后给孩子的快乐是截然不同的。 在有些事情上,作为父母,必须要“逼”孩子一把,要知道比起孩子小时候无比自由,长大后无比自卑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