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也如表里、寒热一样,有一定的病象可凭。 《素问·玉机真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举例说明脉大有力、皮肤热、大、小便不通,闷胀这是五种实证,脉细无力、皮肤寒、大、小便无约束、饮食不下,这是五种虚证,这些实际就是五脏的虚实表现,心、肺、脾、肝、肾虚实的大致概括,反应了五脏系统的机能状态。 在《伤寒论》中 多有关虚实的辨别方法,如对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虚实夹杂证、虚实真假证四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从发热、恶寒、有汗、无汗,脉紧、脉弱等来判断表证的虚实,从饮食情况、大便软硬、小便清赤、腹痛性质、腹诊痛否等来判断里证的虚实,这些复杂的症候可以错综出现而又形成了虚实夹杂的病机,大实、大虚又可以出现真实假虚、真虚假实。 如病本热结肠胃痰食壅滞,大积大聚之实证,却见神疲乏力,身寒肢冷,脉沉伏或迟涩等的假虚;如病本虚弱至极,而又见腹胀满而痛,脉弦而紧,若仔细辨别则可发现腹虽满痛,而移时减轻,不似实证的常满不减,虽有腹痛,但喜温喜按,脉虽弦紧,却重按无力的假实。 邪正相搏斗争的彼此消长变化,决定了疾病的转归与预后。 《素问·玉机真脏论》: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饮食入胃而泄利下注止,则胃气来复而虚证可以活;身汗而表邪去,二便通利而里邪去,表里双解则邪气去而实证可以活。 邪气盛正气衰则疾病日趋恶化,邪气去正气复则疾病逐渐向愈。 邪正虚实的进退在一定的阶段还有相互对峙的局面,那就是邪气不盛,正气不衰,这是大多数慢性疾病的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