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坟被挖,王羲之写了一封信,被日本皇室珍藏!

 昵称51528533 2019-01-19


王羲之真迹没有存世,这是公认的。我们见到的其“作品”,几乎为唐代钩摹本,遗憾的是,最精良的作品大多藏于日本。但即使是钩摹本,也是无价之宝。


王羲之的作品很多,据唐张彦远《书法要录》记载,唐太宗时皇宫收藏的真迹有几千件之多。但今天所见均属后人的摹本,因摹者大多为书法名家,因此还是可以从中窥见或领略王羲之的书法风貌。


所谓“摹”,  就是对原作真迹摹写,力求丝毫不差。书法摹写称之为“响拓”,绘画摹写称之为“移画”。这一风气在唐宋时最盛。在唐朝,就有官方设置的许多专门摹拓书法名迹的“御府”,下有专门摹拓书法的人员,不少人都是此中高手。如今,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已经荡然无存,这些唐朝的摹本就显得尤其珍贵。唐代因摹刻技术很高,笔意俱存,宛如手写,也可窥见王羲之行书的面貌。


一、《丧乱帖》


今天,侠客给大家聊聊关于王羲之的一封信,名叫《丧乱帖》,是关于他祖坟被毁时的心情。



《丧乱帖》行草书尺牍,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59字。为唐摹勾填本,摹填精良。现藏日本皇室。


羲之顿首: 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茶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二、祖坟被捣


《丧乱帖》是王羲之给友人的书信。从帖中,我可以了解他当时书写的心情是“ 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书信反映了王羲之对北方故乡的祖坟被破坏的愤怒和悲伤。在“羲之顿首”之后,有丧乱之极四个字。意思是说,世间的动乱已经到了极点。在先墓之后,有涂毒两个字。



该帖为抒发作者悲痛之情的作品,故挥洒淋漓,流贯不羁。这与《兰亭序》的流畅与浑然一体不同,盖因那时的心情以轻松欢快为主。《丧乱帖》中字迹潦草,时有滞顿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到王羲之书写这幅作品时的悲愤与郁闷之情。这让我们]感悟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这一艺术法则。 



三、流落他乡


《丧乱帖》何以流转他乡?一种盛行的传说是:此帖是由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带去的。专家考证认为,在《丧乱帖》的右方纸缝间,有三方“延历勅定”朱文印记,昭示了其作为延历御府秘藏的文物地位。正是这方印记奠定了它和《孔侍中帖》在王氏作品中最受推崇的地位。“延历”为日本桓武帝的年号,日本学者曾考证它们曾被《东大寺献物账》著录,而这本书是日本圣武皇帝驾崩后皇后将其遗物供佛的账目。圣武皇帝卒于公元729年,由此可以判定,《丧乱帖》东渡日本的时间应该在公元729年以前。



由于去日久远,千余年来国内书法家对此三帖一无所知。直到100年前,任驻日钦使随员的杨守敬搜集散出的书籍字画并将《丧乱帖》摹成书迹,国内学界才大开眼界,没想到世上还有勾摹如此精良的王氏墨迹。



四、单字赏析


虽然客居日本长达千年,但对《丧乱帖》本身却是幸事,第一,保存完好,未经战乱流离之苦;第二,保养完好,未受历代藏家印跋所污。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丧乱帖》,清清爽爽,干干净净,除了年久变色之外,大体还是当年钩填后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