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 Nature. 2018 Nov;563 (7730): S34-S35. 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扰乱结肠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包括破坏肠黏膜上皮屏障。 这使得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引发一种失控的炎症反应,造成黏膜的损伤加剧,并经常扩展到结肠的其他部分。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无法治愈,但可以借助抗炎药物来治疗轻度症状,或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来控制较严重的症状。 然而,许多患者并没有获得持久的缓解。 大约1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现,在确诊后的20年内,他们常常别无选择,只能通过手术切除大部分(甚至全部)结肠。 幸运的是,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的正在快速发展,其中一些已经进入临床,另一些在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较好的前景。 这些新兴治疗方法,与现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 例如,一些潜在的药物,可以阻止免疫细胞迁移到结肠中的病变部位,以打破炎症的恶性循环。 另一些药物,可以促进结肠上皮屏障的加速修复。 研究人员甚至正在探索,是否有可能通过移植健康捐赠者体内的肠道微生物,补充破坏的肠道生态系统,从而控制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状态下,肠道屏障被破坏,正常状态下肠腔内免疫耐受的共生菌或有益菌进入肠黏膜固有层,形成免疫反应的恶性循环,导致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现有药物和疗法具有缺陷,氨基水杨酸、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不一定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而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过大; 新的治疗方案正处于临床试验,包括:局部免疫抑制、炎症通路阻断、肠黏膜加固和菌群干预。 这些新的治疗手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现有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法疗效很短暂。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助于开发长效性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肠炎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 一般认为,肠道屏障紊乱的情况下,原本在肠腔内的正常共生的细菌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免疫反应,导致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结肠健康状态下,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共生微生物形成稳定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健康,并预防潜在健康威胁。 溃疡性肠炎患者体内,由于遗传易感性、环境刺激以及感染等因素,会引发不可控的炎症反应恶性循环,对肠壁造成巨大的破坏。 现有治疗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有些措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多种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治疗方法正在进行临床研发,以期能有效治疗那些目前治疗不佳的患者。 以下四个研发方向,非常有希望取得重大进展。 |
|